還記得我們曾撰寫一篇名為「有圖有真相?眼見未為真!」的文章嗎?在文中我們曾引述伍振榮先生的著作《影像謊言》,以深化有關討論及理解。而最近我們趁這個機會,進一步與伍先生進行了訪談,探討自著作出版後,新聞攝影的發展及他對攝影的看法。

伍振榮先生簡歷︰現為《PHOTO 攝影雜誌》及《DC PHOTO 數碼攝影》總編輯、PHOTONEWS攝影日報(網站) 總監、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高級講師,同時亦為多個攝影組織的理事及會長等,他的著作亦有《Nikon相機全集》、《Canon相機全集》、《光與曝光》、《影像謊言》、《Photoshop數碼攝影:專業執相手冊》等數十種。
(參考資料︰wiki個人博客)

N︰Nok (筆者)
伍︰伍振榮先生

N︰今日訪談主要是進一步探討現時新聞攝影道德與操守的問題,伍先生的意見如何?

伍︰關於新聞攝影,其實現時人們比較關注的,就是記者有沒有介入製造照片的過程,甚至是否有導演新聞事件。事實上,記者真正可以做的,其實只能拍攝眼見到的事實,任何擺佈,或稱為重組事件,都已經進入灰色地帶,必須謹慎。

N︰就像記者要求傷者坐好,或是要求示威人仕保持遞信動作,又算不算犯規呢?

伍︰這些都已經算是灰色地帶了,例如每年會考放榜,報紙都會要求十優學生拿好成績單,然後拍攝一張大合照,作為「新聞報道」來說,其實已經相當踩界。當然,這些都屬於讀者知情的狀況,而且這些擺佈亦不會影響訊息內容,雖然放進專題之類的頁面較頭版合適,但總體來說都是合理擺佈,尚算能夠接受。

N︰關於《影像謊言》,你又有沒有甚麼補充?

伍︰其實該書自2005年出版至今,數碼影像發展一日千里,例如當年提出記者須同時保留RAW及jpg檔,遭到技術上的質疑,但今日相對實踐起來並不困難。然而攝影道德的原則並沒有變,就全球看來,傳媒對記者操守的信任依然很高,內部監察、編採分家並非普遍實行,甚至亦很少限制記者在電腦內安裝Photoshop之類不必要的全功能美工軟件,記者造假的誘因仍然存在。

N︰依你觀察,香港記者的操守情況如何呢?

伍︰香港攝影記者在操守方面其實是相當值得欣賞的,我也希望藉此向他們致意。造假、擺佈之類的情況,普遍而言很少發生,香港攝影記者就「真實報道」方面是相當堅持的,這一點令人欣慰。

N︰會否因為香港沒有像「普立茲獎」那種強大的誘因呢?

伍︰現時香港主要有兩個新聞獎,一個來自報業公會,另一個是記者協會,然而似乎香港的記者普遍不算太重視獎項。總體來說,香港的記者是相對地低調的,不像內地、歐美國家的記者經常出版著作、影集甚至影展,比較習慣於專注本業,而且得獎後亦不會加薪之類,誘因不高。當然,普遍巿民對記者並不感興趣,這一點是有待改善。

N︰那麼最近有傳媒習慣將新聞片段繪畫成「設計圖片」,甚至變成動畫新聞,這種方式又是否另一種灰色地帶?

伍︰新聞圖片在最早期都是用繪畫形式的,當然有仿真的侷限,此之所以照片的認受性會這樣高。而現在傳媒將新聞變成動畫的方式,我會視之為一種娛樂,而不會把它當作真正的事實,當然,我相信香港人普遍都有足夠智慧去判斷時事的真偽,但長遠而言有否影響了正常新聞報導,則有待研究。


(c)伍振榮,東京新宿,2010

N︰轉個話題。現在香港一人一相機,甚至一人一單反都幾成事實,有人說這是香港攝影發展的好時機,你的意見如何?

伍︰於我來說,攝影是一樣很複雜、複合的事物,有很多層次的,無可否認越多人喜歡攝影就有機會提供好的土壤,但現時的層次依然集中於「閒餘康樂」方面,始終攝影業還是需要往藝術方向發展,才算為成功。就這方面來說,香港比較歐美甚至中國內地的發展,確實落後不少,這當然涉及彼此文化地位的差距,例如外國人對香港籠屋的照片興趣不大,我們卻對美國曼哈頓的照片很有興趣,甚至外國人亦會留意北京舊城的照片等,都表現出香港在這方面的劣勢。當然,攝影應該可以有更高地位,例如某些商場、商人會購買雕塑、名畫做裝飾和收藏,卻很少購買攝影作品,這一點我們仍需努力。

N︰你現時有沒有常用的相機,或對個別相機有何看法?

伍︰其實我沒有偏好,甚麼相機都會用。有些人會說,我很少去批評相機,但其實當我們買一部相機時,付出一個價錢,就代表我們已經接受了它所提供到的水準,保持一種欣賞的態度,亦毋須挑起廠家之間的矛盾,兼且評論時只需說出事實便可,毋須執著於孰優孰劣的爭論。

N︰我留意到你的博客是以簡體字撰寫的,對於內地的藝術發展,很多人因政治敏感而抱有戒心,覺得創作自由被限制了,你的看法如何?

伍︰過去八十年代,香港的攝影發展是高於內地的,但近年內地已大大超越了香港,所以過去中港兩地有比較好的聯繫,而現在卻較薄弱。我的博客是使用內地伺服器的,一來方便內地網民瀏覽,二來個人希望作為一個橋樑,以加強兩地的交流。至於內地的藝術發展,其實是非常蓬勃的,而且創作是多方面的,除了政治以外還是有很大的空間,例如食物、建築、語言、民族等,都值得研究,所以僅僅因為政治而放棄整個藝術是不理想的。

後記︰訪問後伍振榮先生還贈了另一本著作《非常決定性》,關於紅燈區的街攝討論及作品,非常話題性,頗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