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卡卡。你單反的快門嘈夠未?」我幾乎轉身就把手中的場刊,掉向坐在最後排的傢伙。


「究竟那傢伙想怎樣?」

「這好歹也是個音樂會,是一個要買票才能進場的音樂會。能否尊重一下,不要人家一開聲唱歌,就急不及待狂按快門?」

我心想。當然,我仍然安在位中。

這也不是第一次了。以前是閃燈(好些人連閃燈如何關掉也不懂),現在是快門。

各品牌將數碼單鏡反光機量產,鏡頭機身閃燈腳架的價錢越來越低;數碼化興起,記憶體越來越平。於是拍照的成本,大概只剩下按快門消耗的一丁點能量。記得當年一家人去兵頭花園,爸帶了傻瓜機但沒有帶菲林。「被迫」向那裏的小販買了一筒,價錢記不起來了,只記得蠻貴。後來好幾年,每次到兵頭花園,爸也會提起這件事。

也是這筒菲林,拍下了一個站在銅像下,正津津有味地吃著雪條的我。

每一張兒時的照片,我也大概說出是何年何月拍攝,背景是甚么。漸地,相片數碼化的同時,我連自己後來拍過甚么相也忘記了。

一年多前,牛頭角下村快要清拆。相約一班友人去拍照。不知道以為自己去了迪士尼 : 哪裏都是人,差不多所有人都拿著單鏡。推著木頭車的,坐下樹下乘涼的,賣小食的,全部都成為了一眾人的主角;幾乎連正在街邊拉屎的流浪狗也成為主角。影著影著,我也沒有興致再影下去了。說穿了,我沒有甚么回憶留在那裏,究竟有什么好拍呢?我與友人笑說,將數月來所有人在牛下拍的照片併起來,大概不只做到一個3D 的牛頭角下村;簡直可以重造一個4D 版。

上星期,周杰倫開演唱會。完場時乘搭的過海巴士經過紅館,兩女孩剛看完演唱會,互相分享方才拍的照片……其中一人說,她拍了千多張相,咭也快要沒有位了。女生蠻自豪地說自己「有殺錯,無放過」。

千多張?一個演唱會才三個小時,每小時三百張,每分鐘五張。大概幾乎看到什么也就按下快門了。哪還有時間看演唱會?我是不明白的。究竟是為了什么你肯買數百元一張飛入場?看演唱會,拍演唱會,還是什么。這真讓人搞不清楚。

也不只是演唱會。去名食店吃飯,餸一來到,各人又拿相機出來拍拍拍。這個燈光不好,那個餸菜的煙又擋住了;拍完,熱飯也變冷飯了。去到名勝,一下車又是連串快門聲,導遊說什么也聽不進耳去,自己回家看到相片也記不起那是什么地方。當不斷按著快門的時候,我們幾乎已經忘了為什么要按下快門。「有殺錯,無放過嘛。」

記得日本有個非常著名的網站,專門拍攝廢墟(編按,網站如下http://home.f01.itscom.net/spiral/research.html)。每一張照片都令人有很深的感受。你會看得出拍攝者是想表達一種荒涼滄桑的感覺。每一種不同的感覺,都是透過快門,入到……再到畫面上表達出來。

當然,也不是人人要當專業。現實一點說,按快門前想想拍出來的會是怎樣,也省回你一點執相的時間。每一次按下快門,每一幀相,都是想記錄那一刻的意境。我想,大家不是偉人,也不是萬事達咭,不會每刻也無價。當虛擬記憶越來越氾濫的時候,真正需要的,已經不是單純記錄,而是有效地尋找相關記錄。在Flickr上載的相片,最近已超越50億張-相信上載的數目很快便會超越全球人口的70億了 (!)。你要從自己電腦中找回一幀相,也是件極困難的事-尤其是你喜愛拍攝,又沒有好好整理排列好相片。

還要一個演唱會拍千張照,一次旅行影萬張相?

下次按快門前,想想是否真的要按下吧。

感謝客席嘉賓史兄為網站獻文,史話綿綿xanga 如下www.xanga.com/relgits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