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 :Daniel Etter
照片簡介:一名敘利亞難民,正帶著女兒和兒子,準備逃往歐洲。

日前那張敘利亞小孩 Alan 的悲劇照片,英國各大報章頭條也刊登了,有人聲稱這幅照片可以改變歐洲甚至世界。但社會上經常有很多慘劇照片,真的能夠改變人嗎?當人們很厭惡時,又真的適合發放嗎?

舉個生活例子,很多國家,煙盒都已經印上含圖片的警告,想通過令人聯想到死亡或疾病以減低吸煙率。根據北卡羅萊納州的一個研究顯示,在 17 項有效指標上,其中 12 項都是圖像較文字有效,例如吸引力、效力耐久度、減少購買意欲等。

effectiveness

雖說圖像較文字更有效,但事實上又有幾多效用呢?來自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另一個研究則指出,目前沒有明顯的數字,證明煙盒上的圖片真的改變了煙民的習慣,似乎影像對改變行為方面,還是有一定侷限性。

不過套用到悲劇照片上,行為心理學家Dr Dean Burnett指出,圖像的確更容易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大腦本來就是個很直觀的圖像器官,有一半以上負責視覺處理。而令人悲傷的畫面,也比文字、說教、推廣更為有效,死者的照片,對人的衝擊當然最大。這裏還有另一個研究,探討戰爭紀實照片對社會的影響。當人看了很多以色列、巴勒斯坦當地的真實情況,就會傾向不支持美國,圖像的確可以改變人的立場。

我們可以看看很具影響力的照片例子:

影師:黃公崴
照片簡介:著名的越戰女孩,改變了美國人對越戰的看法。

攝影師:Therese Frare
照片簡介:1990年11月,《生活》雜誌以「改變愛滋病的那張臉」為題刊登了的照片
aids1

有人認為,在這個影像爆炸的年代,早就充斥大量煽情恐怖的照片,而照片亦失去了威力,例如 BuzzFeed 列舉了其中三個重點︰

1) 讓我們聯想死亡、認為這是不好的東西,潛意識會避免。(就像有人會罵那些張貼屍體照片的人一樣)

2) 出現的次數太多時﹙舉列,每一篇報章頭版,也是同一照片,Facebook 也不停有人轉發﹚人會麻木、感到不耐煩。

3) 被質疑人們利用圖像以牟利:例如 NGO 用來吸引捐款、網站用來吸引點擊率,又或滿足個人獵奇的慾望等。

傳道士與飢餓童 by Mike Wells
powerful01

所以綜觀來說,影像比起純文字確是更有效,尤其對於個人立場的影響力更顯重要,但是在悲慘照片充斥下,傳播照片的威力看來是相當隨機,沒有人知道哪幅照片能感染別人,只能夠不斷拍攝,不斷傳播,等待一天人們不再無動於衷。似乎攝影師的工作,就像「西西弗斯的神話」不斷推同一塊石頭上山,職責就是紀錄,再讓人看見。

當然,也有一些 NGO 正尋求改變,不再張貼各種淒慘照片,而是轉而張貼一些充滿希望、透過努力改變世界的影像,讓人看到「捐款 / 努力的意義」,看來也是一個新的出路。

參考資料:Sharing Images Of A Drowned Boy Might Make People Take Action –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廷伸閱讀:

世上 30 張撼動人心的照片

發現男孩 Aylan 屍體的攝影師︰我的首要任務,就是使悲劇讓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