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上搜尋日系攝影這關鍵詞,只會搜到一堆教人拍照後期低對比度,低飽和度,留白,要有一點過曝。 然而,那不是觀念上的東西,跟著做只會得到一堆 形似而不神似的照片。

日系不是矯情,不是空洞只有色調而沒有內容,也不是故作文青、自我感覺良好。

日系不只小清新

攝影術的流行

攝影術傳入日本的歷史其實與中國與香港的情況大同小異。起點也是源於十九世 紀西方帝國主義武力入侵,日本被逼結束鎖國政策,開放港口。隨著歐美的商品 和文化傳入而逐漸植根萌長起來的。

不過日本的現代化過程比較中國來得順利一些,較少受到外國入侵和持續的內戰, 比如說在明治維新以前的德川幕府時代,日本便享有 240 年的和平。是以在保 傳統文化方面較有成就,日本的攝影發展因而也呈現了獨特而具國族性的既柔又 剛的風格──也許就是所謂的菊花與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蒙受了戰敗和原子彈轟炸的恥辱和殘害,這兩件事在日本 人心中的陰霾揮之不散。加上戰後早期淪為了美國的半殖民地,經濟百廢待興, 乃令當時日本部分年輕的攝影人在他們的作品中表現出強烈的哀傷、狂暴、反叛的情緒。

東松照明的作品-對戰爭的控訴

香港為人熟悉的老一輩日本攝影師有森山大道,荒木經惟。但其實同期還有一個 對整個日本攝影影響深遠的人-東松照明。 1989 年 7 月號的『藝術新潮』,向 目前活躍於第一線的 43 位攝影家寄出一向問卷調查,請他們就日本攝影家選出 十件最欣賞的作品(單張、攝影集、或系列皆可)。票選結果木村伊兵衛的秋田系列與濱谷浩的『裏日本』獲十一票同列首位,東松照明則以『十一時零二分 ──長崎』與森山大道的『日本劇場寫真帖』、荒木經惟的『新婚旅情』、林忠彥 『日本的作家』各得 8 票名列第三。

東松照明和很多當時的攝影家拍攝了很多關於戰後的照片,同期較知名的還有並 列形成了一個光輝的時代。六十年代是日本攝影史上的黃金時期,社會,時代和攝影密不可分,攝影家在面對苦澀社會和自我的恥部時絕不迴避,拍出很多具衝擊力的攝影作品。 好吧,說了那麼多,不是要去談日本史,只是想大家了解一點:所謂日系,除了小清新以外,還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和風格。


東松照明 – Okinawa

 

「然則,日系是什麼?」

由中國傳入,在日本札根發展的審美觀最主要體現為以下兩點:

一 : 侘寂(わび・さび)

詞源本身如同此字在漢語中相似,不具有很好的意思,到了 14 世紀,可能受到 禪宗等的影響,這個概念開始受到積極評價,從而融入了日本的美學意識中。

茶道當中「侘」所包含的意思不僅是粗糙,也包含雖然外表一般但追求質感,追求美感的意願的這層意思。

而侘茶人,如同《山上宗二記》所寫,也就是那些「不持一物,唯覺悟、工夫、 技術三者齊備者也」的人,也被稱作「貧乏茶人」。到了千宗旦的時候,單獨一 個「侘」字指的是「無一物」的茶人。

由此可以看出「侘び」是在否定了世俗普遍意義的美之後產生的「無一物」的美。 禪的「本來無 一物」的思想使「侘び」否定了一切現有美的形式。

簡單來說,它指的是一種直觀的生活方式,強調在不完美中發現美,接受自然的 生死循環。最好地了解侘寂的方式就是接受這一觀念,並開始在個人日常生活中 注意侘寂的例子。

而寂 字最初也不是什麼特別美的概念,《徒然草》等古書中記載這個詞有年代 久遠的書冊散發出陣陣濃味的意思,到了室町時代,這個概念在俳句的世界中得 到了相當的重視,還被納入了能樂等藝術形式中,並開始理論化。

侘び追求的是一種無需繁華,不要裝飾,直指本源的精神。


川內倫子的照片- 有一種淡淡地感覺。 它像是一無所說,卻又無所不說。

 

二、幽玄美

暗示,而不明示的美。

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主要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美學領域,將中國作為技 能的“藝”和作為理法的“道”結合起來,形成了關於“藝道”的思想。和歌曾被看作是藝道中最主要部分。藤原俊成(1114~1204)著有《千載集》,其子藤 原定家(1162~1241)是《新古今集》的撰寫者之一。他們認為技能的訓練固然十分重要,但只偏重技巧,理法或“道”便會減弱。於是主張超越單純技能方面的訓練,追求內在性的修養,以達到“幽玄美”的境界。


石川祐樹拍攝他的女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一直在做手術的女兒。不追求技巧,由生活中覓取靈感,化作種種注滿愛情的照片。

女性攝影師的參戰 – 日系攝影的現代面貌

雖然日本人本身的傳統美學非常接近現代日系,但在發展過程中並不是沒有轉捩點的。

1989年柯達公司推出了世界第一台有全自動功能的相機-Big Mini,標榜小巧,易用,便宜。 瞬間吸引了年青女性的眼球。 愈來愈多的女性加人攝影這個圈子,視攝影為她們的日常娛樂,而廠商們則看中了女性這個新興市場,出版社和廣告商大力起用年輕女性作宣傳,也令更多的女性加入這個攝影圈子之中。 其後,一些出色的女性攝影師在國際比賽上大放光茫,對整個攝影文化起著非常顯著的影響。

最初以攝影為自娛目的的女性,她們不太注重器材和技巧上的事情,隨心地拍照,而對象多數是家人,朋友底是生活中的片段。 這與當時男性所拍的方式非常不同。 男性一般有更好的技巧,更完整的靈感,意圖和拍攝計劃;而女性則是以情緒主導思考。 環環相扣,女性加入營造了一個更大的市場,而商機也令女性攝影師的影響力大大增加。 女性參戰使得攝影成為了一種新的語言,改變了一整代人在攝影上說故事的方式,致使形成現在的日系攝影風潮。而這種風潮傳到香港,台灣後,人人都搶著模仿日系。


非常有名的Mika Ninagawa , 女性攝影市場最成功的攝影師

 

日系的本質-與人的連繫

現代日系取材自生活,其講究不是在於技術和器材的層面。


<穿越時空的少女> - 國家地理攝影大賽人物組別佳作 by iPhone6s

這張照片在網絡上爆紅,我作為拍攝者本人常常看到一堆「技術比器材更重要的論調,說這是場AE86跑贏GT-R的比賽」

那不是技術!

別人都在說:有好器材不等於有好技術,最重要還是技術吧!

我想糾正這種想法,器材固然只是低層面的東西,有錢便買得到。但技術於我而言同樣是低層面的東西,願意花時間去學,再難懂的理論最終也能融會貫通。

然則什麼是比技術更高層面的東西? 我認為是靈感和對情感的體會。

靈感不是容易有的東西,但只有福至心靈的靈感才可以把作品昇華到一個與別不同的層次。那可能是單純熱愛攝影的反應、可能是單純喜歡被攝景/物/人的反應。那些都不是偶然,而是經年累月的努力,再加上一點「剛好來訪的運氣」以及對的時地人才能造就的。

就是因為艱難才更珍貴。


我最喜歡的照片,眼睛流露著愛情的美好。


而比起靈感更高層次的東西是情感。

人生數十年這一程,沒有人帶什麼到這裹來,也沒有人能帶走什麼。只有在人生中經歷的種種情感才是存活過的證據。

快樂如是、悲傷如是,失望、擔心、狂喜、期待⋯⋯ 正面的負面的都是情感。「有心、有感,便有憾。」 情感是人生活在世上,對現實的知覺和回應。

人只有確實地體驗這些感覺、並將它表現出來,照片才有靈魂。沒有這些東西,攝影師只是過客,只是剛好經過把發生的事紀錄下來而已,當中沒有「自己」的存在。

所以,最著名的大師(當然不是我)他們的經歷大多是悲慘深刻的,沒有這些過去,也就沒有他們的作品,沒有那麼有力,也沒可能有那種深度。這是買不來、學不來、等不來的。

就像得獎的照片,即使同樣的事地人,其他人(又或我)再去拍攝,也一定得不到同樣的結果。因為景轉、心轉,所有事情都不同了。 攝影講的「一瞬即永遠,大抵便是這種意思吧。


器材、技術是低層次的東西,然則什麼才可以令人上達日系的真面目?
「削減到本質,但不要剝離它的韻,保持乾淨純潔但不要剝奪生命力。」

有時我會想為什麼有些攝影師的作品看起上來根本看不明,但大紫大紅,出名到不得了。

有些攝影師拍的看起上來畫面很華麗,很勤力不停出動拍照。照片看起上來第一感覺曝光很棒、構圖很好但一直只能充當二流。

我曾經以為那是因為運氣、那是因為機緣。
或是因為沒有很好的營銷技巧。

後來再看多了那些名攝影師的傳記和文字著作。感覺好像開始明白了「為什麼」。
要成為「出世」的人,首先要「入世」。

好像荒木經惟的照片,我只有看過他的文字後才慢慢看得明他的照片。 在妻子陽子死後,天空在他看來就變成了那種顏色。

好像石川祐樹的照片,拍照是那樣子真實的感覺,或許只有在女兒剛出生變被告知患有無法根治的心臟病後才發現。

當然還有很多例子,當時完全看不明白,並非因為沒有足夠鑒賞的攝影技術(大師們的作品技術含量都很低);而是因為沒有足夠理解的人生經驗。

或許攝影的本質就是修行,就像動畫裹的主角,只有苦澀地走過人生卻還保有情感的人才可以上窺天道。

感謝瀏覽:) 如欲看更多文字和照片,請到:

Find us on : 幸福照相館 :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phototellsourstory/

作者簡介: 千紅

90後,
中文大學日本研究碩士學生
2016 日本文部科學大臣賞
2016 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人物組別佳作賞
2016 亞洲電子藝術節動畫組(職業部門)大賞
2015 亞洲電子藝術節動畫組(業餘部門)優秀賞
浸會大學文學獎- 傑出少年作家

著作
<東京風景> 台灣城邦文化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