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s of Light 第二課:立方體的光線運用
攝影網站The Slanted Lens發佈了一系列名為「Laws of Light」講解佈光的影片,從很基礎的角度講解佈光的基本概念。內容深入淺出,非常值得細看。第二集,講解立方體的光線運用。
影片的主持人Jay P. Morgan 指這一套佈光的概念是以前從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學習,在加上自己25年攝影的經驗累積而成。如果還沒有看,建議先看第一集,會比較容易理解。以下是第二集影片部份的重點。
立方體的立體感(Depth)
立方體是個有趣的主題,因為它與很多日常需要拍攝的題材有關,拍攝穀類早餐盒、芝士等等東西的用光都與立方體有關。一個立方體有六個表面,但因為影像是個二維空間,我們只能看到其中三個表面。因此我們需要了解關於這三個表面的用光。
跟拍攝球體一樣,我們有亮部(Highlight)和暗部(Shadow),但拍攝立方體時,我們多了第三個表面。當我們正確地佈光時,三個表面會有三個不同的亮度,這會能讓影像出現立體感。
相反,如果把燈源升高,其中兩個表面的亮度變得相近(右圖),影像便會變得欠缺立體感。
不管是使用硬光(Hard Light)或是柔光(Soft Light),我們都可以透過讓立方體的三個表面亮度不同,來創造出立體感。
光線的方向(Direction of Light)
當光源是由左面而來,立方體的左面會最亮。(註:圖中正在打跳燈,所以光源算是從左邊來)
當光源是由上而下,立方體的頂部會最亮。(註:圖中正在打跳燈,所以光源算是從上面來)
光源同樣是由上而下,當我們把光源向後移動,立方體的頂部依然是最亮,但左右面會便得較為暗。而且我們可以左右移動光源來控制左右面的亮度。當然我們也可以透過使用反光板來控制暗部的亮度。
使用上述方法,其實我們已經可以控制立方體每一個表面的亮度。
背景的分離(Separation from the Background)
跟拍攝球體一樣,我們可以透過改變光源角度,來讓立方體的亮部跟背景的暗部重疊,立方體的暗部則跟背景的亮部重疊,構造出與背景分離的效果。
同樣,我們亦可以加入第二個光源來抽離背景。
立方體的擺放(Placement)
當立體成45度的擺放,左右兩個表面看起來會有相同的大小。
但當我們旋轉那立方體,我們便可以控制較亮的一面看起來也比較大;
又或是向另一個方向旋轉時,我們可以讓較暗的一面看起來比較大。
因此只要改變立方體擺放的角度,我們可以控制哪些表面看起來比較特出,又或哪些表面看起來比較神秘。而怎樣選擇擺放的角度,就很視乎你的照片要表達出怎樣的訊息。
總括上述,立方體三個表面亮度不同能營造立體感;改變光源的角度可以調控三個表面分別的亮度;改變擺放的角度可以控制各表面的大小比例。簡單如一個穀類早餐盒,改變這幾樣東西已可以配搭出無數不同的效果,並表達著不同的的訊息。影片中還有其他仔細的講解和示範,值得大家細看!
Source: The Slanted L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