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們介紹了「英國攝影師鏡頭下的香港籠屋」,反映香港最底下階層困苦的一幕幕影像,廣泛地引起人們的注意,而當中更形容這些籠屋有如狗籠,強烈地控訴著這個社會的不公與涼薄。

然而,某報章的標題,卻是「英媒體「籠狗」圖輯影衰香港」。

這是一種頗常見的邏輯︰似乎將某些人和事的醜陋一面拍攝下來,公佈出去,這種行為就叫做「唱衰、影衰」,是不要得的行為。

報章更引用了某些網民的意見︰「根本英國從來無當香港係自己人,成日唱衰香港,以白人嘅心態去醜化中國人,佢哋英國自己國內都好多問題未解決啦,無喇喇走去報道香港,想轉移視線?都唔知啲白人咩居心。

平心而論,發佈負面影像與消息,就結果而言的確可以造成以下效果︰
1) 比較別人的強烈痛苦,而感到自己景況也未算壞。
2) 覺得這個地方或這個人很壞,扣了印象分。
3) 感到無奈,因為往往揭示了問題,卻不一定能提供解決方案。

但甚麼是攝影?甚麼是紀實?對的,你可以誅心論,可以揣測攝影師的心態與目的,更可以人身攻擊,但這一切對於評鑑一輯作品全無意義,毫無價值,因為這些作品真正重要的,不是照片的影像,而是照片裏的事實。

換句話說,無論有沒有這些照片,裏頭的事實並不會改變,住在籠屋裏的人依然在住著,他們的生活依然值得關注。所以,只要作品能夠喚起人們的注意,尤其是那些問題的始作俑者,如高官、地產商、大業主,就是好作品。我們唯一可以批評的,就是作品是真還是假,是真實的話,我們就得接受。

「唱衰、影衰」,是一種小學生的投訴思維︰「我弄斷了你的筆,你為甚麼要告訴老師 (報串)?」當一個社會,出現一份報章會有這種思維,而這種思維卻會受到成年人歡迎,兩個字︰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