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entry is part 33 of 40 in the series 轉載01影像


(徐尉晉/香港01

「我對老師和學生的看法,不是那麼階級觀念。」朱sir說。一提起前觀塘職業訓練中心攝影系導師朱國明的名字,許多平常在新聞前線再硬朗的攝影記者,嘴角也會泛起一絲微笑。

近日,觀塘職訓師生,在該校結束5年的日子,舉行大型攝影展覽《觀念:攝影聯展》,共展出87位師生,約200多張作品。觀塘職訓素有「攝記木人巷」、「攝影記者搖籃」之稱,但朱Sir並不嚴肅。


・穿橙色T恤、花短褲的朱Sir一邊回答記者問題,一邊跟學生互開玩笑。(徐尉晉/香港01

這天,他與學生正籌備展覽,5、6位學生來到工作室幫手,穿橙色T恤、花短褲的他一邊回答記者問題,一邊跟學生互開玩笑,你窒我一句,我笑你一下,大家鬧成一片。

朱Sir稱:「我不會覺得自己高高在上,我常常覺得,自己有甚麼比學生叻?沒有的,只是比他們多幾年人生經驗,看多點書,告訴他們條路怎樣行會少碰點釘,就係咁多。」

攝影:《觀念:攝影聯展》提供,攝影(訪問部分)、撰文:徐尉晉/香港01


(徐尉晉/香港01

因六四事件踏上任教之路

朱國明原來也是觀塘職訓的學生,第18屆畢業,機緣巧合下,自1989年成為攝影系導師,「我的身份比較特別,又是老師,又是學生。」觀塘職訓結束後又成立明室工作室教導攝影,幾乎把半生都投入在攝影和教學工作上。

「1989年,大家都記得發生了甚麼事。」朱國明說,當年大概5月幾的時候,他收到同屆同學葉英傑(Bobby)一通電話。那時Bobby已經在路透社任職攝影記者,同時在觀塘職訓夜校兼職任教攝影,他在電話裏說:「喂,今日幫我頂堂得唔得呀?」

他在電話裏說,要上去天安門廣場採訪:「你一定要應承㗎喇,我一會便要去機場上飛機。」朱國明形容,「好似做戲咁,講多兩講就斷左線:喂喂喂喂」,再沒有聲音。朱國明笑言:「好在第一堂是實習唔係理論,沖菲林,無咩要講。」

接下來一個學期,剛好任教的老師離職,有教職開放,他與後來的同事翟錦文(翟sir)一同應徵,但當時學校只聘請了他形容「所有條件比自己好」的翟sir,並沒有請他。再後來,他成功申請到另一個兼職職位,再轉到半職,第二年轉成全職導師。

朱國明之前數年,曾在師兄介紹下,到沖曬店做曬相放相工作,又幫家人做過不相關的行業,「其實沒有想過,有機會可以教書。」就算到申請工作時,同學也笑他,「唔好誤人子弟喎」,沒人想到,在畢業6年後,他又回到觀塘職訓任教,「Exactly好似電影《暴雨驕陽》咁,在那裏讀書,讀完又在那裏教書,一教便教了咁多年。」

接着,他又半開玩笑地慨歎:「唉,我哋這些是甚麼也做不到才來教書,周身刀,無張利。」在旁的兩位畢業生,在旁馬上齊聲說:「咁又唔好咁講!」

漏斗型的方向,就讀觀塘職訓

除了朱Sir以外,今次受訪的還有兩位任職新聞攝影工作超過10年的攝影記者高仲明(Ming)及伍永健(Kinny),兩人分別是第36屆及40屆的畢業生。

有趣的是,兩人與朱Sir就讀觀塘職訓的過程也十分相似,三人自小已對攝影有興趣,中五會考後,深知自己的成績難以再升學,在親友介紹或報章上得悉這間攝影學校,便決心一試。

朱Sir笑說,「像一個漏斗型的方向,令大家行去同一個地方。其實大家道理都一樣,有這麼多選擇,便選一個自己有興趣的去讀,那都是一條好行的路。」畢業後,高仲明及伍永健分別加入不同的傳媒機構,任職攝影記者與圖片編輯等工作。


・朱Sir在觀塘職訓結束後成立了工作室繼續教導攝影。(徐尉晉/香港01


(徐尉晉/香港01


・明室攝影工作室門外,貼有不同新聞事件的照片。(徐尉晉/香港01

拎磚練習防手震

提到難忘的事,高仲明說:「那一年對我來說十分難忘,我記得,那時候自己拍照不是拍得很好,所以我經常每朝早點回學校,幫手執拾黑房,夜晚又夜一點走,讓自己可以多接觸攝影。」

「我還記得,朱Sir教了我一些好奇怪的東西。」朱Sir插口道:「可能是未必是我教的,是翟Sir教的也說不定。」高仲明續說:「那就是拎磚。」記者奇怪,拎磚用來做甚麼?兩人齊聲答:「練定力,防手震。」


・工作室內放滿不同的攝影器材。(徐尉晉/香港01

而對Kinny來說,最難忘的是最初一個星期造針孔相機,「因為就算後來我在日本念攝影,也沒有這個課程存在。」他說:「雖然有點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但真的拍到一張相出來。對一個攝影初哥來說,覺得是一件很新奇的事。」

高仲明又補充說:「我記得以前,我讀書時,逢星期日,朱Sir就會派我地去問一些在報館工作的師兄,拿當日的assignment,帶我去影遊行。對新聞攝影的學生來說,知道遊行原來是這樣的,要怎樣拍攝,又從師兄口中知道需要拍攝怎樣的照片。這樣的傳統,我覺得很有趣,是未入行之前很好的訓練。」


・朱Sir的眼鏡,他正與學生籌備展覽。(徐尉晉/香港01

一兩位學生做得好已是回報

觀塘職訓畢業生遍佈新聞攝影行業,朱sir桃李滿門,不少學生如今已成為行內獨當一面的人物,有本地媒體和外國通訊社的攝影記者,走在新聞最前線,甚至戰亂地區採訪,獲得國際性獎項;也有各大傳媒的攝影主管,掌管新聞照片的重要編採決策。

但不是所有學生,在讀書時代,已有亮眼的成績。朱Sir說:「通常都無咁快嘅,出黎做野就多番啲。學生其實讀書時已很有天份的不多。」他接着又說:「要用兩個面去睇,你不可要求每個學生都很出色,但如果每一屆有一兩個學生做得好好,其實已經是一個好的回報。」

「我常常都說笑,他們進來學校,便點他們往哪裡行,好似一枝盲公竹咁。」朱Sir如此形容導師的工作,「或者我們基本範疇懂得多一點,他們說甚麼,便答一些基本的東西,但再專門一點的事情,便要靠他們地自己出去做。」

9成畢業生從事新聞攝影行業

這個「攝影記者搖籃」,畢業後從事新聞攝影行業的學生高達9成。「多是開頭而已,過了不久,慢慢被社會、工資、工作、上司等煎熬,不少人也去做別的行業,有人今天做懲教署,有人做社工。事實上,是看你的能力和際遇。」

朱sir提到,有學生入學前在酒樓任職經理,放低了當時來說很高萬幾元薪金,全心投入攝影行業,畢業後出去做$4500工資的工作;又有的學生,起初來上課只當興趣,但畢業後卻在這個行業幹得相當不錯。

更有人在其他範圍闖出一番成就,例如著名漫畫家門小雷,原來也是觀塘職訓的夜校生。


(徐尉晉/香港01


(徐尉晉/香港01

學生幫手籌備展覽,是愛是責任?是拳拳盛意

訪問當天,朱Sir與學生同時籌備兩個展覽,5、6位學生在小小的工作室內忙着團團轉,站在旁邊的另一位畢業生細Ming笑說,「自己做到好似工廠妹咁」,抽空幫老師做相,到底是愛還是責任?

「怎說好呢,我本來也是懶懶閒的,」細ming說:「到想交相的時候突然變到好忙,那時朱sir說:『喂,不如你畀張相我幫你曬啦。』,我覺得,既然你咁有心,我無理由辜負咗你。我的心態是,自己的照片又不是甚麼作品,展甚麼覽?但看到朱sir盛意拳拳,就被他打動了,所以來幫手裱相。」

觀塘職訓師生給人的印象,總是感情非常好。Kinny解釋:「可能攝影這個行業比較細,無論做甚麼版面,都很容易碰面。」朱Sir補充:「行頭窄,教攝影的學校不多,出去工作,同一班人,每做一個assignment,就算不同報館,不同屆數雖然不認識,但做兩做,講兩講,『咦,乜你原來都係讀觀塘』,『喂,你是師兄、你是師弟』,便會互相相認。」


(徐尉晉/香港01


(徐尉晉/香港01


(徐尉晉/香港01

攝影系創始人及第一屆畢業生作品

今次展覽,共展出83位畢業生及4位導師的作品,每人在2 x 3呎的空間展出,包括觀塘職訓攝影系創始人,第一任鄭直煥老師的作品,朱Sir提到,「雖然他已經不在人世,但是他的後人交了他的作品。」在鄭老師女兒的幫忙下,又找到第一屆畢業生翁華斐參展,非常難得。

「好似周星馳講,一個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朱Sir說,他們一直有用社交媒體群組發放消息。不過觀塘職訓有48年歷史,年齡層相當廣泛,有些人沒有使用臉書,甚至連電郵都沒有。5年前,觀塘職訓結業時舉辦活動,幸好留低了一些聯絡方式,才找到早期的學生。


・高仲明(左)和伍永健(右),也是朱Sir的舊學生。(徐尉晉/香港01


・葉英傑的作品。(徐尉晉/香港01

他們又意外地收到一些已移居外國的畢業生作品,以及一些裝裱方法另類的照片。有一位同學,畢業時沒有機會展出自己的照片,今次終於有機會展出,算是完了當時的心願。

「我覺得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有些現在不是任職攝影的,有時他們自己也會去影相,看過他們的作品,都挺過癮的。有些做記者的,反而不是交一些紀實的相片。」朱sir說,今次有許多都是講「情」的相片,比如親情與親人等。他說着又笑,「咁當然有好多很離地的作品,但也有很多非常貼地的照片。」


(徐尉晉/香港01

成立觀塘職訓舊生會

因為租用場地,有社團註冊會更加方便,他們也趁今次展覽順便成立了觀塘職訓舊生會,問到將來同學會有甚麼目標,朱Sir起初說:「問親我都係畀人鬧,無目標就是我們的目標」,最後才說,在今次展覽後,正在構思連串小型的畢業生展覽。

他說:「會定期去搞,可能每次找5、6個人,有些人可能好高調出名的,有些較低調、但相片很有趣的,不斷去擺展覽,推介學生的作品。」又表示,如能找到贊助,希望把畢業生的作品結集成書,「這樣擺了10次展覽,每次出一本書,便有一套關於觀塘職訓學生作品完整的東西。」


・幫忙裱相的細ming。(徐尉晉/香港01)

對新聞攝影感悲觀

談到香港新聞攝影的變化,以及對年輕攝影師的寄語,朱Sir與兩位學生都不太樂觀。

其中Kinny曾經在YMCA任教攝影,他說:「我會對年輕人說,想做就做,但要想得長遠一點。大家都知道這一行正走向末路,就算幾有心都好,如果純粹是『搵食』的,我會建議先讀多一點書,為自己留後路。現在許多攝影師都是大學畢業,先不論相片,學歷已相差一截,那會很輸蝕。」

高仲明則說:「我也曾在不同地方任教攝影,如果有年輕人想從事新聞攝影,我也很支持,但我會叫他們真的思考清楚,因為尤其在香港這個環境,很快讓人氣餒。你要問自己有幾鍾意,對新聞攝影有幾多熱情?或者做幾年嘗試一下,再想清楚,我也認同Kinny說,要多讀書更有優勢。」

朱Sir說,「紙媒萎縮得厲害,好多傳媒倒閉,有的抄人唔請返人,機會變得少了,好多攝影記者要兼做拎cam,變得唔再單一。」近一兩年難了很多。


・葉英傑,觀塘職訓攝影系第18屆畢業生,攝於2014年。©葉英傑


・朱國明,觀塘職訓攝影系導師,本身亦是觀塘職訓的學生,1989年重返母校任教攝影,2013年開辦「明室」攝影工作室延續攝影教育工作。曾策展多個攝影展覽,於1992及1998年入選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攝影。©朱國明


・鄭直煥,觀塘職業訓練中心攝影系始創人及第一任導師,從上世紀50年代起從事攝影教育工作,他拍下了五、六十年代貧苦大眾的生活及社會面貌。作品曾於2013年舉行展覽,鄭老師於1989年離世。©鄭惠敏


・翁華斐,觀塘職訓攝影系第1屆畢業生。©翁華斐


・余偉建,觀塘職訓攝影系第20屆畢業生。©余偉建


・林亦非,觀塘職訓攝影系第39屆畢業生。©林亦非


・高仲明,觀塘職訓攝影系第36屆畢業生。©高仲明

《觀念:攝影聯展》詳情

日期:2018年7月28日至8月8日
時間:9am至10pm
開幕:2018年7月27日 7pm至9pm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逸夫校園永隆銀行商學大樓一樓展廊

圖片說明:

  1. (徐尉晉/香港01)
  2. 穿橙色T恤、花短褲的朱Sir一邊回答記者問題,一邊跟學生互開玩笑。(徐尉晉/香港01)
  3. 朱Sir在觀塘職訓結束後成立了工作室繼續教導攝影。(徐尉晉/香港01)
  4. 《觀念:攝影聯展》海報。(徐尉晉/香港01)
  5. 明室攝影工作室門外,貼有不同新聞事件的照片。(徐尉晉/香港01)
  6. (徐尉晉/香港01)
  7. 工作室內放滿不同的攝影器材。(徐尉晉/香港01)
  8. 朱Sir的眼鏡,他正與學生籌備展覽。(徐尉晉/香港01)
  9. (徐尉晉/香港01)
  10. (徐尉晉/香港01)
  11. (徐尉晉/香港01)
  12. (徐尉晉/香港01)
  13. (徐尉晉/香港01)
  14. 高仲明(左)和伍永健(右),也是朱Sir的舊學生。(徐尉晉/香港01)
  15. 葉英傑的作品。(徐尉晉/香港01)
  16. (徐尉晉/香港01)
  17. 幫忙裱相的細ming。(徐尉晉/香港01)
  18. 葉英傑,觀塘職訓攝影系第18屆畢業生,攝於2014年。©葉英傑
  19. 朱國明,觀塘職訓攝影系導師,本身亦是觀塘職訓的學生,1989年重返母校任教攝影,2013年開辦「明室」攝影工作室延續攝影教育工作。曾策展多個攝影展覽,於1992及1998年入選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攝影。©朱國明
  20. 鄭直煥,觀塘職業訓練中心攝影系始創人及第一任導師,從上世紀50年代起從事攝影教育工作,他拍下了五、六十年代貧苦大眾的生活及社會面貌。作品曾於2013年舉行展覽,鄭老師於1989年離世。©鄭惠敏
  21. 翁華斐,觀塘職訓攝影系第1屆畢業生。©翁華斐
  22. 余偉建,觀塘職訓攝影系第20屆畢業生。©余偉建
  23. 林亦非,觀塘職訓攝影系第39屆畢業生。©林亦非
  24. 高仲明,觀塘職訓攝影系第36屆畢業生。©高仲明
  25. (徐尉晉/香港01)
  26. (徐尉晉/香港01)

更多內容:

【攝影展覽】觀塘職訓90位師生大型聯展 睇始創人、首屆學生作品

【專訪】攝影師吳華:快樂的種子會留在心裏 並在某天茁壯成長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