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吸引客人光顧食店,餐牌上讓人垂涎欲滴的食物照片功不可沒。食物攝影師吳華(Benny)從事食物攝影超過十年,不少為人熟悉的食店餐牌上,都可以看見他的作品。然而這位專業攝影師除了專注在工作外,亦不曾忘記開始攝影的初衷,數年前自費為 50 位超過 80 歲的長者拍攝並出版攝影集,在圓一個夢的同時,亦希望這本記錄著長者們人生哲學的書,能為看書的人帶來一點安慰或啓發。

食物講求色、香、味,攝影只取其「色」

問:當初是為什麼會有投身食物攝影工作的念頭?

答:其實一開始我入行時接觸的是商業攝影而非食物攝影,投身食物攝影的鍥機要追溯至 2005 年。當時有家跨國企業想統一東南亞的食品包裝,於是在亞洲尋找三個攝影師,前往東南亞各地進行拍攝。

當時我有幸與另外兩位韓國與泰國攝影師一起受聘參與這個計劃,每次前往一個國家拍攝前,都要花 2 至 3 天時間與當地人士開會,決定場地、燈光、模特兒(如有)等等,每樣東西的編排都不能出錯,自此起便覺得拍攝食物非常有挑戰性,於是開始在這方面增進自己,有在 amazon 訂書研究和看看外國人士的食物拍攝技巧影片,漸漸多接了這類型的工作,便開始專注於食物攝影工作了。

不少餐廳餐牌上的照片都出自 Benny 之手

問:這個東南亞拍攝計劃裡有沒有什麼讓你非常難忘的事?

答:這個工作因為要常常前往不同國家拍攝,體驗已經非常難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 月在在馬尼拉拍攝時,工作到自己都忘記了自己的生日,然而菲律賓當地的熱情工作人員,已暗中預備了豐富食品(不是需拍攝那些)為我慶祝,算是工作中的意外收獲。

當時慶祝的照片

問:食物拍攝的流程大概是怎樣的呢?

答:首先,我會要求對方盡量提早一星期通知我需拍攝的菜單,以便我就品牌名字、理念、食物類型等等思考拍攝方式。拍攝當天對方會把所有預備好的食材都搬到我的工作室,即使是只拍一份食物,後備食材可能會多出十幾倍,以備不時之需。

一切準備就緒後,會有廚師負擔烹調,然後由食物造型師(Food Stylist)負責擺設碟內食物,有時廚師也是食物造型師,間中我也會充當食物造型師。因為需要調整的細節多,一天拍 10 多張照片已經是極限。

工作室的電腦能讓客人即時瀏覽拍下的照片

問:食物拍攝會需要什麼器材或技巧嗎?

答:雖然同是相機,但需要配合拍攝的物件卻跟別的範疇不一樣,例如用以把食物表面烤至金黃的熱風槍、配合不同食物風味和國家的合適小道具、製造冰凍效果的假冰、用以墊高湯料的鐵絲網等等,這些種種已經無關拍攝器材,而是更另類的工具。

工作室的道具林林種種

熱風槍

以甘油與水噴在杯面上,營造冰凍效果

問:與客人溝通上會遇到什麼困難嗎?

答:通常與第一次合作的客人需較長時間溝通,因為首先要能說服對方為什麼需時這麼多天,和為什麼一次拍攝動輒過萬元,但大部分客戶找我拍了一次後,發現銷售或客量真的會因為廣告照片或餐牌照片有所提升,就會比較願意接受我的意見。有時候有些客人會因為覺得自己已經花費了一定金額,會要求多試不同拍攝方法,而非相信我的意見,但最終還是決定要一開始拍的那個方式,耽誤拍攝進度之餘,也會讓團隊整體氣氛不良好。

約 3 年多前曾經受出版社邀請,為前金融上市公司主席黃利民先生拍攝食譜,當時黃先生早在一星期前,就已經給了我完整的菜式資料,拍攝時亦非常信任和尊重我的意見與拍攝方式,最終我、黃先生與出版社三方均非常滿意成品,是合作過程相當順利及專業的一個工作。

食譜分為肉/素與中/外,「肉」的食譜背景顏色濃厚,而「素」的食譜背景顏色則較為簡單清淡

Benny 其他食物攝影作品:

攝影計劃只問一句:「何謂快樂?」

Benny 在 2016 年起開展了攝影集計劃《80+ 快樂是……》,花費兩年時間尋找 50 位超過 80 歲的長者進行拍攝,記錄他們結合豐富閱歷與經驗後,領悟出「快樂為何」的人生哲學。原來對步過漫長人生的他們而言,快樂,都很簡單。照片集最後出版成書,收益用以購買食卷送贈基層長者及市民。

問:為什麼會有想要拍攝這本影集的念頭?

答:這個問題要追溯到我的中學時期。當時我看到新聞攝影師如 Robert Capa 及Eugene Smith 很多的黑白記實照片,包括二戰的槍林彈雨、日本漁村化學品公司亂倒廢料的居民受害情況等等,發現單張照片已能完整訴說當時的情況,震撼力甚至比文字更甚,於是開始對「攝影師」這個行業感興趣,然而當時仍不知道攝影亦分很多範疇,但就造就了我其後選擇在觀塘職訓及 Poly 進修攝影。

在攝影課程畢業後,剛好受聘於一家商業廣告攝影公司,當時抱著一試的心情踏進這個行業,其後輾轉專於食物攝影,雖然覺得工作是蠻有趣,但心中始終想拍關於人的、記實的東西,因為這些才是當初推動我接觸攝影、喜歡上攝影的東西,這成為了我這麼多年來一直的心願。直至兒子剛入大學,提醒了我有些事情要把握機會完成,於是便重新燃起了拍攝記實照片的念頭,這就是這本攝影集的開端。

問:那麼拍攝目標的根據什麼來選擇的呢? 

答:一開始時,考慮到成長、工作的地方都在香港,於是首先決定了目標為香港人,其後再思考,想到 80 歲的老人家人生經驗豐富,於是便打算到問他們「何為快樂」。我希望訪問的每一位老人家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都是不平凡的。

因為我自己認識的 80 歲以上老人家不多,所以很多時都是靠朋友、網上資訊、報紙等媒介尋找對象。當時我第一個找的對象是當年讀攝影的啟蒙老師—古少成老師,老師的一句「支持」給了我很大的動力去完成往後的拍攝工作。在此也感謝我的啓蒙老師鄭直煥先生(1919-1988)。

問:整個拍攝計劃中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答:首先在尋找被拍者方面已經很有難度,如拍攝二戰退伍華藉英兵前,需先遞交正式信件,然後等待相關協會通過方能成事,又試過被受訪者或其家人拒絕,要讓對方相信及參與一個陌生人非為名利地去完夢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拍攝方面,我使用的機型是 4×5 大底菲林機,初時我是「獨行俠」,一個人攜帶攝影及燈光器材,外出拍攝非常吃力,另外在操作上,因4×5菲林機容易走焦,老人家一動便容易令照片模糊,單靠自己要同時操作相機和保持與被拍者溝通以引導表情,頗難兼顧,幸好最後以前的 Poly 同學 Gorden Leung 拔刀相助參與,才能讓拍攝計劃完成順利。

書中其中一位老人家

問:既然使用 4×5 菲林機拍攝比使用數碼相機麻煩,為什麼仍堅持使用這個機款拍攝呢?

答:除了因為這種相機能讓受訪的老人家感覺比較親切外,我最初學習攝影時使用的就是4×5菲林機,踏進商業攝影行業時同樣亦是 4×5 及 8×10 相機,是那些年的重要回憶之一,我希望能用它來拍攝自己喜歡的題材,完成拍攝黑白記實照的心願。

問:你會怎麼看待「攝影」這回事呢?

答:食物攝影是我的專業,也是一種謀生技能,長久進行「純謀生」的工作可能會讓人迷失,或許迷失在金錢、名氣、器材…… 牢記攝影的初心很重要,除了在謀生以外,我希望能使用我的攝影技能,做點自己喜歡又有意義的事,這個攝影計劃的照片是對他人人生的一種記錄、給他們家人的一個回憶,亦希望透過攝影集裡老人們的「金句」或某張照片,為讀者帶來一點心靈安慰或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