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 (Leica),這個品牌是每個攝影愛好者的最終追求目標,對攝影愛好者而言,徠卡不止是相機,更是一件有品味的藝術精品。她不止代表一個德國製造的高品質相機,更代表整個35mm相機產業的發展歷史。


Oscar Barnack 先生在1913年,製造出第一台Ur-Leica相機 (上圖) 開始,就代表徠卡開啓了35mm的相機時代。Oscar Barnack的發明不止改變了徠卡,更改變了整個攝影工業。本文是以一個徠卡長期用戶與愛好者,述說徠卡的傳奇 – 由底片歷史走向數位的現在與未來。

Oscar Barnack

(一) 徠卡相機的起源

1913年以前,說起相機,就讓人聯想到一個大三角架架著一個大木箱,上面罩著一件大黑布,每照完一張照片,就要抽換一張底片。如此攝影器材是多麼的不方便使用;但Oscar Barnack在1913年發明的35mm相機,Ur-Leica,卻讓攝影工業起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這項重要的發明,卻延滯到1925年才正式量產上市,主要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關於徠卡成為一個商業品牌,以及徠卡相機的問世,都是當初一些偶發事件組合而成。當時徠卡公司的正式名稱是 – 徠芝公司,Optical Institute Ernest Leitz,Wetzlar;而主要產品是望遠鏡與顯微鏡。Oscar Barnack原任職於蔡司。1911年被徠芝挖角,Oscar Barnack在徠卡負責顯微鏡設計開發的主管職務;但是Oscar Barnack本身是攝影發燒友,非常愛照相,卻患有氣喘病,所以,背負當時的大型攝影設備,對其構成相當體力負擔;因此,他一直努力研發輕巧攜帶方便的相機。所以,Oscar Barnack研發新型相機完全是個人的自發行為,雖然當時老闆,Ernst Leitzu一世支持Oscar Barnack的行為,但當時徠卡公司並沒有要求他開發相機產品;而徠卡這名稱起初只是一個Oscar Barnack研發新相機的產品代號而已。

Ur-Leica正確的意思是徠卡原型機 (original Leica),Ur是德文urbild的縮寫,就是指原型;而LEICA也是由LEItz與CAmera兩個單字的字首合併而成,意思就是Leitz公司的相機。而Ur-Leica就是後來稱呼的徠卡零號相機 (Leica 0)。

另一個徠卡初期發展的關鍵人物,就是Max Berek教授 (上圖),當時徠卡沒有沒有為相機設計鏡頭的經驗,所以在1912年請Max Berek教授特別為35mm相機設計第一款鏡頭︰Anastigmat f3。5/50mm,Anastigmat就是沒有像差的意思。可見當時徠卡對鏡頭高品質的要求。這顆鏡頭,也是日後徠卡銘鏡Elmar的前身。

最後一個徠卡相機開發上市的關鍵人物,就是當時的老闆Ernst Leitz二世 (上圖) 在當時經濟景氣低迷,大型相機當道的潮流下,力排眾議,拍板定案,而於1925年萊比錫春季博覽會上,正式推出30台Leica 1號35mm相機。當時許多攝影師還持懷疑及不接受的態度;但它可以放在口袋裏,卻是對消費大眾最大的商品誘因,因為它使攝影愛好者能更方便且不受拘束的方式使用相機。也因為徠卡35mm相機的出現,而開啓了35mm相機時代的來臨。

(二) 徠卡相機簡介

徠卡相機產品線樹狀發展圖  (本圖由丹麥徠卡攝影家Thorsten Overgaard先生授權使用)

自1925年到2012年,徠卡的產品線 (見上圖) 基本上分底片相機與數位相機;也可概略分為單眼(SLR)與雙眼(RF)。

單眼就是Leica-R於1964年起生產Leicaflex起,到2009年Leica R9的停產,徠卡共計開發了至少15款Leica-R相機。徠卡也於2009年宣佈要開發R10,但是至今仍沒有任何進一步的消息。

徠卡也於2008年推出第一台中型數位單眼相機Leica S2 (上圖),畫數達3750萬,徠卡也推出一系列S2專用鏡頭。這是Leica-S系列的第二台。

提到S2,在此也不得不提S1 (上圖)。徠卡於1996年推出一款,(有3種規格︰Pro,Alpha 及 Highspeed),最高可達7500萬畫數的S1,此S1可以使用Leica-M鏡與R鏡,也可以使用Nikon,Canon,Mamiya,Zeiss,Hasselblad,Olympus……等其他品牌鏡頭。S1共計生產146台,每台售價約3萬歐元。因為S1是徠卡當初為徠卡相機數位化解決方案的試驗性產品,且S1是一部數碼掃瞄式後背相機(digital scanning back),所以只能在室內並聯接電腦才能使用,加上低ISO;因為使用上極不方便,所以沒有大量推廣與生產。

雙眼就是Leica-M。徠卡於1954年上市第一台M3,M3也是目前Leica-M系列相機的第一個機型。後續又開發出MP,M2,M1,M4,M5……到現在的M9P與MMonochrom。

Leica-M10也預計於今年10月會於Photokina發表上市。從1954年到現在,徠卡共計推出Leica-M相機至少有21個機型。而自M8開始,徠卡M相機開始數位化。由APSC的M8 (上圖) 到全幅的M9 (下圖)。

隨着數位相機的突飛猛進發展,靠精益求精,一絲不苟,推出款款手動對焦傳統相機的徠卡逐漸被數位相機主流市場邊緣化。而徠卡由于精雕細琢的品質與居高不下的價格,也讓不少攝影愛好者望而却步。雖然過去,現在乃至將來,徠卡依舊生產高品質與昂貴的相機,但為了適應數位時代的來臨,徠卡也必須為生存而戰,因此發展小型數位相機(small digital camera)是徠卡無法避免的趨勢。

在2001年7月徠卡正式與日本松下,(Pansonic),合作開發數位相機。徠卡的C-LUX1,D-LUX3,V-LUX1,DIGILUX3就是松下的FX01,LX2,FZ50。不管在功能,特色還是外觀設計上,徠卡都採用松下的設計機型與功能,只有簡單的換上自己的全金屬Leica商標,就這樣迅速開發了徠卡全新的數位相機。然而徠卡與松下的高價差,也多少讓消費者怯步。就一個簡單的Leica商標,就使得徠卡與松下有如此大的價格差異。很多消費者都百思不得其解,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品牌效應吧。

於此同時,徠卡本身也於2009年推出自行設計與製造的小DC – X1且於今年發表X1第2代X2 (上圖)。如此情形也顯示徠卡在數位化時代中的努力。

(三) 結語

徠卡相機堅固,耐用,性能優異的特點,在第二次大戰期間得到充分證明。徠卡成了軍用相機的首選,也一直是戰地記者與其他攝影記者的首選重要工具。上個世紀全球各地戰火連連,在惡劣的環境下,輕巧堅固的徠卡135相機便成了攝影記者的得力助手。

但時代是往前發展的,如今戰火遠離,世界一片祥和,電腦數位化的發展,讓地球變成一個地球村。更多輕便小巧的數位相機與智慧型照相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日常活中的必需品;而徠卡也漸漸成為收藏櫃中的精品。

身為攝影愛好者與徠卡長期用戶,我們自然希望徠卡能在數位時代中發揮更好的風采,來自德國的嚴謹和精良的工藝,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心的焦點與深藏腦海的認知。徠卡也一直在努力改變自我。希望徠卡的轉型能給我們帶來全新意義的徠卡。

END

下面是筆者以徠卡M9拍攝照片,以繪畫攝影風格表達,提供讀者參考:


主題︰中正紀念堂沙龍照
by︰Leica M9 + Leica Super-Elmar-M f3。8/18mm APSH + ND + 桌上型小腳架
EXIF︰光圈 f16,快門︰16″,ISO 160,WB auto


主題︰母女悄悄話
by︰Leica M9 + Leica Noctilux-M f0。95/50mm APSH
EXIF︰光圈 f1。0,快門︰1/2000,ISO 160,WB auto


主題: 玩沙的小女孩
by: Leica M9 + Leica Super-Elmar-M f3.8/18mm APSH
EXIF: 光圈 f13, 快門: 1/350, ISO 400, WB auto


主題: 遺忘的美… 深幽庭院隱紅顏, 青春蹉跎伴愁眠. 猶記昔日芳華貌, 怎奈紅塵走不回.
by: Leica M9 + Leica Noctilux-M f0.95/50mm APSH
EXIF: 光圈 f0.95, 快門: 1/250, ISO 400, WB auto


主題: 希望… – 那是一個大晴天, 妳我走在沙灘間.攜手逐浪手牽牽, 笑容希望在眼前.
by: Leica M9 + Leica Super-Elmar-M f3.8/18mm APSH + ND
EXIF: 光圈 f16, 快門: 1/60, ISO 160, WB auto

作者簡介︰

張家弘 (Derlin ZHANG), 53歲, 台灣攝影師, 喜愛音樂與旅遊攝影.  使用徠卡與佳能相機.  臉書帳號: Derlin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