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從來都不是為所欲為的通行證,相反,它會觸及不少道德禁區︰偷拍的裙底、死者的遺容、隱閉的居民等,或會引起爭議,但最大的道德原則就是「不要傷害他人」,甚至跟我們整個社會的基本共識很類似︰「只要不傷害他人,你的權利也應受到保護。」唯獨是一樣,它沒有傷害人,沒有製造恐怖影像,相反它越拍得漂亮,就越不道德,那就是「美化吸煙的照片」。

比利時作家 Luc Sante 曾編撰一本作品名叫《No Smoking》,被喻為史上最厚的一本吸煙攝影集,集合了大量大量吸煙的照片,而且還展示了吸煙在人類影像史上,曾擔任過相當重要的角色,舉個例,一個拼命抽煙、滿地未盡煙頭的人是焦慮急躁的,一個右手擔著煙、左手則撓著的女人則是高傲自大的,又或者呼出煙霧、厚厚的嘴唇也曾是極度性感的象徵。書中還談到作者對吸煙的觀察及分析,例如指法還分了美式和英式等,而這攝影集的設計本身也是一包香煙 (下圖)。

這書名為《No Smoking》,正是回應「吸煙的影像」將要從人們的世界中消失,是一本類似於悼亡的攝影集。自從證實二手煙對人有害後,禁煙運動已經成為了社會的共識,再加上人們對煙民隨街噴煙、亂掉煙頭的強烈反感,吸煙不單是一種個人健康問題,更是一種道德問題,例如「在街上吸煙就是傷害別人,也因此是不道德」。而且也許因為早年煙草公司過於進取,非常積極從影像上建立吸煙的魅力,也就惹來反彈,人們及政府甚至相信,「美化吸煙是不道德的行為」「漂亮的吸煙照片會使青少年人吸煙」,因此還立例禁止。

這些美化吸煙的影像,已經絕跡於世界。(圖片於 Google 搜尋 Marlboro 就會找到)

很多人會用「其實飲酒都會害人害己」來反駁,每年因醉酒駕駛而死的人,難道會少於吸二手煙而死的人嗎?又或者,同樣是傷害別人,為甚麼血腥槍殺,會被稱為「暴力美學」,賣弄肉體色情,就會叫做「情色」,但吸煙就只是「教壞細路」,即使大家都是三級片?這個我沒有數據,但肯定的是,在影像的處理上,「美化吸煙」是特別不道德的,例如電視可以做節目《品味紅酒》,但卻不會有清談節目《抽煙 Club》,也可以拍一部電影《英雄本色》,但不可能有《大煙剷》。現在的 007 已經不會吸煙了,雖然還會飲紅酒、隨便殺人、濫交無度,但的而且確,美化吸煙的影像,不,甚至是「談吸煙」也不再出現,要麼你就吸煙,要麼你就禁煙。

名演員 Marlene Dietrich

性感女神 Marilyn Monroe,她的吸煙照片,會否增加性感指數?(還是聯想起煙臭味?)

存在主義哲學家 Jean-Paul Sartre 與他著名的煙斗 (布列松拍攝)

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不離手的雪茄被指似男性的陽具。

Audrey Hepburn 也用煙作為表現高雅感覺的道具。(她本身也吸煙的)

曾幾何時,香煙是攝影的重要道具,甚至某些人物角色,有了香煙就更傳神 (例如國產零零漆的周星馳),沒有了香煙就像雙手不知往哪裏放好。但現在就不同了,女星幾乎都不會公開吸煙,一旦吸煙其角色就會被定形,也只有少數形象明顯麻甩粗曠如黃秋生等,其吸煙影像才會讓觀眾受落,否則一般電影主角都越來越少吸煙。

我不吸煙的,也不鼓勵任何人去嘗試吸煙,這裏只是單純探討「美化吸煙」的不道德現象。香港政府已經要求所有香煙包裝上,不單不能如上世紀放置漂亮照片,反而要放置其他警告、可怖的影像,我不知道效用有幾多,然而我知道的是,政府煙草稅照收,出街買香煙依然很方便,很多人買,很多人賣,但如果我們想拍攝「唯美的吸煙照片」,就很有可能被指為不道德、鼓吹吸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