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攝影師謝至德拍了張相片放上facebook。相片註釋寫著:「十分氣憤,一直以來平民百姓都可以自由到堤波看日落,現在香港政府封了,什麼地方來,沒有自由,只有管治。」細看之下,心頭一震,那是本Blog曾經介紹,筆者以前會常常去看日落和拍照的大角咀堤壩,沒去幾個月,原來已經被圍上圍板。

小堤壩是觀看維港煙花的絕佳觀賞位置,我住大角咀的時候常常前往,黃昏時間常常都會有伯伯在垂釣、亦有穿校服的情侶在盡頭絲絲細語。全因這裡有市區難得一見的日落餘輝,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秘密小基地,就不少市民平日都會挨着欄杆呆看船來船往的海港,不失為一幅獨特的大角咀生活風景。

但這一切都沒有了。有關部門其實可以用一萬個理由去向我這位憤怒的市民義正詞嚴地解釋為什麼要封掉:怕有人失足掉下海、怕有人在亂石堆上弄傷、怕有人在提壩上污染海洋,而最怕的,一定是怕要「揹黑獲」。

堤壩像是這座巨型Matrix系統中的一個Bug,要修正,要封掉。有人不幸在堤壩仆倒的話,總會有人向政府投訴索償,正義傳媒也總會追究責任到底,誓要令某人烏紗不保。在的官僚高牆前,我這種「閒時去看看海,吹吹風看夕陽,懷念一下學生時代來看海的日子」的理由根本不是理由。但當局有沒有評估過大角咀市民對這座堤壩的需求?有沒有評估過要浪費多少公帑才可以減輕一兩位官僚的畏懼?但不用想了,在「保護市民」的正義理由為前題下,政府已習慣將意志強加於市民身上,一切都簡單得來乾脆利落。

外國有沒有正義傳媒?外國有沒有愛投訴的市民?有,但西方國家甚至是新加坡政府都相信,市民對自己的安全亦要負上一定責任。你10號風球到海灘游泳被巨浪捲走、40度天氣去遠足又不帶食水在山頭渴死,這些都與人無尤,你還苦了搜救你的救援人員,政府有權向你追收出動救援人員和直升機帳單,這是市民和政府之間的共識。

是因為「有這樣對自己負責任的人民,才有這樣強勢的政府」,還是「有這樣強勢的政府,才有想到要對自己負責任的人民」,雞先與蛋先的問題,就不在此作討論。本文想討論的,驅動香港聞名世界的「高效率」公務員系統背後的到底是什麼動機和誘因?原來是來自畏懼、不信任和怕市民投訴的心態。

由香港是最多欄杆的城市、要將山頂行山徑通通圍去欄杆(那管100年來都無事故發生過)、到為所有遠足徑鋪上超級漂亮的石級,美其名是保護市民,但我更相信是有關方面不願承擔麻煩和責任。這坐城市根本是一座巨型的屋苑商場,所有事物都經由人充份管理。而管理與否,往往沒有明確的準則及邏輯。這種有形無形的被操控感,有時令我覺得,住在香港和居在北韓的分別,其實不大。

我不知道多少人會因為這座小堤壩被封而不快樂,而有多少不快樂才會發展成社會矛盾,但由一個小小的堤壩,已可以看出近年香港愈來愈多的社會矛盾和政府施政邏輯之間的關係。

延伸閱讀:

明報街知巷聞﹕將軍澳 無街之城

明周封面故事(五):反欄杆 一場磨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