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Mikey
newspaper

相信大家還記得去年美國報章 Chicago Sun-Times 炒掉所有攝影記者,然後要求其他編輯部員工學習以 iPhone 拍攝新聞,並且所有圖片轉以 Freelance 形式外判予攝影師,再沒有全職的攝影記者崗位。當時的結局也引起不少注意,例如個別封面照片的質素明顯下降,另外亦引起不少人關注整體行業情況。然而,2014 年才剛開始,就出現了英國 Johnston Press 旗下報章亦同樣炒掉所有攝影記者的新聞,然後轉以 Freelance 形式合作,引起業界一片嘩然。

更進一步,於《衛報》撰寫專欄的新聞學教授  則就此評論,認為這個趨勢是無可避免,因為在「地區週報」的層面來說,任何人都可以勝任現時全職攝影師的工作,不論以普通相機甚至智能電話,都能夠拍攝到足以應付這些報章的需求。如果是要追訪拍攝例如法庭新聞的被告與證人之類,可能需要專業攝記,但是一般的地區資訊,就普通人都夠了。

攝影記者是否可以完全由普通人取代?又或說,把所有全職的攝影記者改以自由合約形式,是否可行?上述文章刊出後,引起相當大的爭議,而這兩個問題,亦成為了相當重要的討論。例如就相機科技及操作而言,的而且確不少「普通人」與攝記的分別不大,兩者之間的差異,往往是經驗、體制及專業操守方面;至於轉成自由業,則攝記在欠缺公司保障情況下,恐怕越來越少人願意走上前線,尤其是戰地攝記更可能買少見少,這樣間接造成新聞質素下降,恐怕是最終結局。

有趣在於該作者認為「地區週報的需求根本用不著全職攝記」也是可圈可點。這令人想起近月很多人抨擊台灣新聞界的不濟,好像天天都圍著熊貓、黃色小鴨、八卦新聞打轉,情況就像香港的報章,也常被人批評「上網找新聞」,如果那些無聊瑣事及互聯網雜談成為了新聞的主菜,那麼「專業攝影記者」的存在就更加變得可有可無 ── 至少在一般人眼裏是這樣。

在互聯網統治的年代,傳統媒體的新聞業早已飽受威脅,如果新聞質素進一步下降,那恐怕會引發可怕的惡性循環,報章與攝記不再受人尊重,那些「為文章配相而精心拍製的三重曝光作品」亦不會再復返……

Photographers snap back – drivel, rubbish, moronic – but I am right via PetaPi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