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近年開始嘗試拍攝演唱會,經過多次的練習之後, 筆者有些拍攝演唱會心得可以與大家分享一下。文章會與大家分享拍攝時所需的器材、相機設定、構圖、技巧、 拍攝位置等等。

物之哀基本上是日本美學的重心。這個哀並非哀傷,而是「人的各種情感」。領會到世間萬物的千姿百態,把這些細微的情緒和無名感傷放到心裹來體會,這種人在宇宙間的感觸,便是物哀。藝術以外,物哀美學也在生活、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只有明瞭日本人對物哀「美」的理解,才可以透徹地打開日系的大門。

幾個月前某媒體發佈了一輯以手機在地下鐵拍攝的 [街頭紀實作品],隨即惹來某攝影師質疑該作品抄襲,事關該名攝影師早年亦曾發佈過一系列以 [同樣手法拍攝的地鐵街拍]。然而有關質疑卻惹來反彈,不少人認為有關主題及手法既非該攝影師獨創,也非其專屬,指控未免太霸道。

在我剛開始用底片拍攝的時候,經常吸引到我注意的是平價的民用負片,而底片大廠富士最有名的便宜負片就必數到Fujicolor的C200和Superia X-TRA 400;這兩款底片都陪伴過還處於底片新手時期的我,儘管嘗過專業底片的口感過後現在也沒有常用她們,但她們就是有個這樣特殊的地位:便宜卻又平庸。

自從2016年底發表了JGL Pictures 影像生活小品集「上班族的異想世界」系列後,李哲光再度發表2017年「大叔的鄉野異想世界」系列,依舊以1:34的扭蛋人物為角色,帶領讀者跳脫現實工作的煩悶,來到一個鄉村田野風的異想世界,透過這樣的微距攝影,希望大家能擺脫上班的煩悶之外,也能隨時留意你我生活中的小事物與小細節!

「13 + 3」,指 13 位在立法會財委會審議新界東北撥款期間抗議的年輕人、及 3 位要求重奪公民廣場的年輕人。有見於 16 位良心犯被判囚,社區文化中心與香港國際攝影節於 11 月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行藝術展,展示記錄社會行動和行動者的日常。

馬鞍山一帶是岩質和鐵質豐富的地方,百多年前的礦場雖已關閉,至今依然看到舊日遺址,礦工家族仍隱居在馬鞍山村內,然而在村後的深山,有道龐大的石河,怪石鋪陳滿地,那就是鹿巢山石林。

喜歡拍風景的朋友,在日出日落前後總會有些時間,可以看到美麗的夜景,一般透過腳架、快門線、相機、鏡頭等來捕捉,究竟除了這些,還有甚麼配件可使夜景照更進一步? 近年興起本來多用於天文攝影的光害濾鏡,鏡片呈方形,配合支架安裝在鏡頭前而不是感光元件之上,尤其適合拍攝繁華熱鬧、燈火通明的香港。

酒瓶的拍攝是商業攝影中很常見的項目,搜尋酒瓶攝影教學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拍法,而通常拍攝酒瓶會需要用到三四支燈左右,才能有較好的效果,但考慮很多人可能在剛開始起步的時候還沒有這麼多燈具,所以我們設計了一組佈光方式,讓大家能只靠一支燈來進行酒瓶的拍攝。(

冰島南部的瓦特納冰川國家公園,到處都是冰山河川,最著名景點無疑是 Jökulsárlón 冰河湖,而位於湖口海邊有個優美動人的海灣,就是冰島之寶:鑽石沙灘 Diamond B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