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運動,一向是社會改革重要的一環,例如早前台灣的太陽花學運。而歷史上,世界各國亦不乏暴力鎮壓學運的事件,以下為史上著名的 10 大血腥鎮壓學運事件及其重要的影像紀錄。

「對事物的敏銳,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得來。」「如果你想拍出好照片,要成功就必須付上一切代價,因為機會是留給有熱忱,為攝影而瘋狂的人。」

中國當代著名攝影師呂楠,在 1989 至 1990 年期間,走訪中國多間精神病院與患者家庭,真實拍攝及訪問精神病人,並成為作品《被人遺忘的人︰中國精神病人生存狀況》,在一個「普通人」都不容易生存的時代,精神病人在當年又面對怎樣的世界?

IPA 選出30位在亞洲最有影響力的攝影師,有些是因為拍攝到出色的作品,有些是作品為後世帶來深遠影響,也有些是對攝影界作出重大貢獻,甚至是他們的攝影哲學改變亞洲攝影界,當中你認識幾多位?

今屆世界杯曲終人散,被喻為「足球王國」兼有主場之利的巴西,令不少人大失所望;而被喻為「現代足球發源地」的英格蘭,亦早早於小組賽出局。但是當年這張 Pele 及 Bobby Moore 交換球衣的照片,卻是意義非凡。

希特拉是大屠殺的罪魁,但他確實具有驚人的群眾魅力與政治手段,而他的御用攝影師 Heinrich Hoffmann,則拍攝了希特拉如何練習手勢和肢體語言,動作很誇張,看起來有些滑稽?

當時一群美國人在中國遇到這個棄嬰,然後把他送往當地醫院,而職員告訴他們︰「你應該把他留在本來的位置。」結局是,第二天在同一位置發現另一遺棄的死嬰,而送往醫院的那一個,由於肺炎和心臟畸形,在無名無姓的情況下死掉。

大導演 Stanley Kubrick 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是一位攝影師,當他被雜誌《Look》聘用時只有 16 歲。此影片講述了 Kubrick 在早期攝影的發展,及他的作品如何指向後期電影的製作,如果你對於此導演感到興趣,就不要錯過了。

就算你不認識梅佳代,你也有可能早已在網絡上見過她的作品,因為她是一個攝影集可以賣得比森山大道還好的出名攝影師!她2002年於日本寫真映像專門學校畢業,她的作品題材主要圍繞街頭發生的日常事,也會拍攝她身邊的親人。2007年,憑藉攝影集う め め(梅 我)成為日本木村伊兵衛賞得主。

今年 Leica 名人堂得主是瑞典攝影師 René Burri,是二十世紀重要的政治與軍事攝影師,見證過很多歷史與文化重要事件,拍下大量精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