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stand01

攝影無疑是普及化了,人人都有相機,而且攝影網站很多,攝影知識比以前更為廣傳。但有趣的是,投入攝影與不攝影的人之間,卻依然有明顯的「代溝」。「手機都有 4K,為甚麼要用單反?」「PS 甚麼都做到,為甚麼要打燈?」「拍照只不過是按個快門,為甚麼要收錢?」有一些事情,真的只有攝影師 / 攝影愛好者才會明白你,例如來自 Marcus Hawkins 分享的 11 件攝影事

1) 只有一張照片是永遠不夠的

到了景點,拍了一張照片就想走?(又或是同一位置連拍幾張) 但攝影師就明白,第一張通常不夠好,留下來遊走觀察、嘗試不同角度,才會拍到更出色的照片。但普通人會嫌你煩吧?

2) 躺在地上會找到更有趣角度

為甚麼攝影師要躺在地上拍?為甚麼要弄到滿身是泥?當一般人永遠從視線水平拍照時,就忽略了更多角度的趣味性,攀高伏低所追求的影像,普通人真的未必懂。

understand06

3) 很難向普通人解釋,但有時問題真的出在「光線」上

明明正午陽光普照,你卻覺得拍照不好?明明天陰陰的,你卻說適合拍照?沒錯,攝影師或可用 Diffuser、反光板等工具輔助拍攝,但一幅照片好與壞,的確是與光線有莫大關係,時機不對就是不對。但在普通人眼裏,或許是很難理解的「藉口」呢。

4) 你最想買的鏡頭和相機,是貴過一架車

「區區」一部相機,會貴過一架車,是不是太沉迷攝影了?你無法向普通人解釋,但你可以叫他看看音響,或是手錶……其實 Leica 算便宜了。(笑)

understand02

5) 擁有昂貴相機,真的不代表有好照片

買了一部鋼琴,就會變鋼琴家嗎?不可能的,但這個講到天荒地老的「常識」,在很多人心裏依然不太相信,看到有人拿著「專業器材」,就自然覺得他是大師……

6) 攝影是沒有「休班」的

“One doesn’t stop seeing. One doesn’t stop framing. It doesn’t turn off and turn on. It’s on all the time.” – Annie Leibovitz

攝影不只是一種興趣,更是一種生活的方式與態度,你習慣了攝影眼,隨時準備好決定性瞬間,不是工作狂,而只因為你是攝影師。

understand05

7) 按下快門不等於攝影的結束

攝影除了前期,還有後期工作,包括軟件後製,包括轉換成合適媒界 (如網上發佈或實體印刷),iPhone 拍完馬上 Mobile Upload 並不是攝影的全部。

8) 閃光燈照射距離有限 (尤其是內閃)

在演唱會彈出內置閃光燈,並不會照亮到台上歌手的……

understand04

9) 閃光燈在陽光普照時其實很有用,甚至比漆黑情況更有用

閃光燈不只是「照亮」,很多時更用於補光、消除陰影、勾劃輪廓等等,只想把甚麼東西都照亮的概念,是無法理解你的打燈藝術啊。

10) 背景的重要性

很多人拍照只關心主體 (尤其是人像),但最常破壞照片的,其實是背景 (例如頭頂有電線桿、旁邊有垃圾桶),所以攝影師同樣花很多時間處理背景、找尋合適角度,不是你 (主體) 自己 ready 就代表拍照 ready 喔。

11) 當人人都要離開,攝影師正好要來

太陽下山了,大家準備走?黎明時份大家不想起床,攝影師已出門?人棄我取很多時是攝影師的寫照,因為他們正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美麗,追逐普通人不準備拍攝的瞬間。

understand03

Source: 11 things non-photographers just don’t understand about pho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