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B(七):決定性的瞬間 ‧ 前──本質
“ The value of the paper money sank ”
前文提及布列松不為「決定性的瞬間」下個簡單的定義。筆者認為這是明智且正確的,因為若自己替自己的攝影觀下了簡單的定義,那麼隨之而來的便是後人從語言上的誤解。
事實上,「決定性的瞬間」為何影響了日後的攝影界?不只是因為口號簡易,使人能琅琅上口,更是因為此攝影觀與布列松的影像結合,才能感動後世的讀者與研究者。「決定性的瞬間」此一攝影觀,其實是綜合了布列松所習得的所有知識,例如詩學、文學、繪畫、哲學、電影、攝影、社會學、心理學等等,這些知識都已被融合,成為他的血肉與靈魂,所以,他能以各式各樣知識性、哲學性的觀點來看待他所身處的世界,所以,他能以敏銳、旁人無法察覺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
正因為在「決定性的瞬間」之前,有這麼多的影響元素與知識背景存在,那麼就算是「快門時機」、「曝光」與「構圖」,這三個被攝影界認為是關鍵的技藝,在布列松的豐富性之前,也就微不足道了。
在「決定性的瞬間」這個攝影觀提出後,有無數攝影師想要依循著這個觀點,成為布列松第二,但世上再也沒有第二個布列松。為何?因為攝影師們忽略了布列松豐富的學識,社會科學研究者都知道,學識,是增加觀看世界多樣性的方法。但一般攝影師只目光僅限於於技術探索,反觀布列松兼具了豐富的學養與純熟的技術。因為他看的比「只是」攝影師廣,比「一般」攝影師深,他能見人所未見,思人所未思,所以,他能觀察到這世界的「決定性瞬間」。
不容一言以蔽之的「決定性瞬間」,我們怎麼認識?就採現象學取徑,還原事物的本質去探討。
所以,「決定性的瞬間」,其本質為何?
究其實,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無人能模仿的原因,正因他是飽讀詩書的布列松,觀察力與眾不同,所捕捉的影像也與眾不同。所以,「決定性的瞬間」,本質上來說,就是布列松本人,而認識布列松本人攝影觀最的最佳方策,就是聽他自己怎麼說,所以,次回就來審視他的看法。
1948.12,Henri Cartier-Bresson,上海。
光看這張照片就覺得混亂、恐怖了吧?對早年的台灣讀者來說,這是無法接觸的布列松名作,因為這正是揭露中國國民黨無能腐敗的最佳證據之一。
中國國民黨政權在中國境內維持脆弱的表面統一,不過22年,與中國歷朝歷代相較,也是相當罕見的短命。在「打贏」「二次大戰」(或「對日抗戰」)後,「全國統一」的「大好形勢」,怎會瞬間天地逆轉,旋即被「共匪」「竊據神州」呢?
帳面上的原因在「通貨膨脹」,但導致通貨膨脹的根本因素還是中國國民黨政權貪污與無能的本性使然[1]。
“ The value of the paper money sank ”(紙幣變廢紙),這是馬革南對這張照片的解說,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金圓券」是國民黨政府繼「法幣」之後發行的紙幣,始於1948年8月20日,廢於1949年7月3日,壽命不過十月,卻在世界經濟史上留下重要的紀錄,因為那是世界史上貶值速度空前的貨幣之一。
二戰結束後,本應先休養生息,遏止因戰爭發生的嚴重通膨,但蔣介石政權自恃「實力強橫」[2],不顧中國境內已在太平洋戰爭中化為半壁焦土,悍然發動「剿匪戰爭」,意欲將毛匪窮寇一網打盡,但這種昧於國際現實的蠻幹作法,先天上就事倍功半,況且不打不知道,原來蔣介石的私軍盡是一些「有條有理」[3]之輩。
況且蔣內閣的財主們竟然認為「沒錢的話,只要多印就有」這種毫無經濟學概念的思考,因此導致貨幣經濟徹底崩潰。
1948年7月,法幣狂印至604萬億元,比日本投降時增加了1085倍,比戰爭前增加了30多萬倍。法幣膨脹導致物價飛漲,物價狂漲又加速了法幣的貶值速度,因此造成印刷的鈔票還末出廠,已不及自身紙張和印刷成本的價格了。當時廣東某造紙廠,竟買進800箱票面100~2000元的鈔票當作造紙原料。
但蔣政權面對此項經濟危機,採取頭痛醫腳的高明戰術,就是廢止法幣,改用金元券──300萬元法幣換金元券1元,當然,這毫無起色。
金圓券貶值之速,可能是現在對著螢幕看盤的族群無法想像,不是等到收盤,也不是早晚價格不同,而是按鐘點貶值,這就是當時的狀況:
機關職員領工資拿到金圓券後,馬上就換成銀元、美鈔或黃金,如果稍有延遲,即要蒙受貶值損失。有時一個辦公室十來個人,管生活的人領取工資後,先不發給本人,而是先跑到市場換成銀元、港幣或美鈔,再來按人分發。[4]
因此當時拿到金圓券馬上換成貴金屬或實物,可謂全民運動,至此蔣政權的經濟已完全崩潰,20世紀中葉的中國,倒退回新石器時代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
1949年5月,500萬元只能和1948年9月的1元買等量的商品,例如上海的米每石賣金圓券4.4 億元。金圓券發行10個月的貶值速度,比法幣發行14年的貶值速度快得多。
中國國民黨脆弱統治中國的22年間,法幣與金元券這兩種貨幣就佔了12年,在這12年內,通貨膨脹了144565531914.9倍(1400多億),可謂中國國民黨世界性的經濟奇蹟。
「一小時之內,銀行門口就聚集了數以千計的人們去擠兌黃金(gold rush),租界的警力配備殘餘的武裝,才能勉強維持這些人起碼的『排隊』秩序,光是舉目所及,就有10人死於互相踐踏。」
布列松是如此描述這張照片的。
[1] 欲知詳情,請搜尋「國民黨+通貨膨脹+1949」這三個關鍵字,當可略知一二。
[2] 到底蔣政權是拖贏還是打贏日軍,請詳閱戰史著作。
[3] 當時俗語,謂「有金條才有道理」。
[4] 詹特芳,<蔣介石盜取黃金、銀元及外幣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