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四 Nikon 正式推出Z 系全片幅無反相機後,網上關於這相機的討論非常熱烈,評價有褒有貶,但當中有一些值得留意的細節似乎未被廣泛討論。今天我們的編輯參加了 Nikon 在香港舉行的產品發佈會,這裡分享一下編輯試用 Z 系後的初步體驗!

關於Z系的詳細規格,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目前網上網上的討論,大多是圍繞Z系使用單XQD插卡、價格以及相機的電量問題,但其實Z6和Z7還有很多設計細節值得留意,以下是編輯測試Z7後覺得應該留意的八個要點:

 

  1. Z mount(影像質素)


若要選一個Nikon無反的最大賣點,應該會是這個55mm內徑、16mm法蘭距的Z mount,這是目前內徑最大,法蘭距最短的全片幅相機卡口。Nikon甚至以「Mirrorless reinvented」來強調Z mount是一個為無反相機而從新設計的生態。


為什麼一個什麼光學零件都沒有的卡口,會對整個系統有深遠的影響?原因是卡口的直徑越大,就有越多空間預留給鏡頭的後組,讓鏡頭設計時光線可以更加直接地到達感光元件的邊緣,從而提升鏡頭由中央到邊緣的解像度。

既然卡口直徑越大對鏡頭設計約有利,為甚麼不把卡口直徑再設計大以一點呢?原因是卡口直徑與鏡頭和機身的體積亦掛鉤。而Nikon認為Z mount的直徑最能夠平衡影像質素和系統的體積。其實從Z7機身可見Z mount的設計其實已經稍微比機身還要大,所以再把卡口弄大一點的空間應該不大。

而從發佈會發現廠方對Z系統的光學表現非常有信心,似乎能在影像質素方面較對手優勝,讓人期待將來的實際評測!

 

  1. Z mount(散景效果)

Z mount的超短法蘭距除了讓機身更細小,亦是對鏡頭設計有利的條件,據稱可以獲取更佳的散景效果。廠方表示有信心f/1.8光圈已經能獲得出色和具競爭力的散景效果,亦是這個原因,從鏡頭的Roadmap可見第一階段廠方會先推出一系列f/1.8鏡頭。

當然,這裡比較的散景效果,並不是指鏡頭的景深,而是說焦外散景的過渡處理。另外,值得留意是鏡頭的Roadmap在2020年直接跳過f/1.4而推出50mm f/1.2鏡頭,未知是否將來是否會推出一系列的f/1.2鏡頭,這要拭目以待了。

 

  1. Z mount(微距表現)

超短法蘭距亦有利設計更短最近對焦距離的鏡頭,以24-70mm標準鏡為例,Z系統第一支標準鏡NIKKOR Z 24-70MM F/4 S在所有焦段下最近對焦距離為30cm,較目前各系統常見約38cm左右的距離縮短了不少。

 

  1. Z mount(更大光圈)

卡口直徑大另一個重點是為設計大光圈鏡頭創造有利的先天條件。Roadmap 上出現的大光圈包括58mm f/0.95 鏡頭,並被冠上NOCT的稱號,似乎是有意藉著絕佳畫質的大光圈重複當年Noct-NIKKOR 58mm f/1.2的神話。

不過需注意這支大光圈是一支手動鏡,應該適合特殊拍攝創作多於日常使用。這支鏡頭預計會在2019年推出,在這次發佈會中也未見其蹤影,只是在簡報中出現過,Nikon能否再做神話需要耐心等一下才知道了。

 

  1. 單插卡XQD

Z6和Z7使用單插卡XQD大概是其中最多人投訴的一項。先說XQD,筆者其實覺得這個選擇是很合理的。以下是各常見記憶卡規格:

目前市面上通行的記憶卡包括SD、CFast和XQD,SD卡雖然廣泛流通,但速度有限,而且物理上也容易損壞,所以後來出現了CFast 和XQD。

直到去年第二季,負責制定CFast、XQD等記憶卡的CF協會發表了CFexpress,目的是重新統一實體介面和儲存協定,換句話CFexpress將成為將來記憶卡的主流。

而更重要的是由於XQD和CFexpress使用相同介面,因此Z6和Z7將兼容這種新世代的記憶卡。

此外,XQD物理上的可靠性也遠較SD卡高。因此,選用XQD其實覺得是一個非常合理的選擇。

可是!為什麼不像D500般使用SD/XQD雙插卡槽呢?這樣便能在性能和便利性中間取一個平衡。這點只能說是Z6和Z7的美中不足了。

 

  1. 電量問題

當初看見發佈會公佈Z6和Z7分別只能拍攝310和330張照片時筆者也嚇了一跳,畢竟這數字跟單反一粒電輕鬆能拍過千張的數字也相差太遠。但後來從網上的評測Nikon攝影師測試分享網上用戶討論都發現該數字不反影真實的拍攝情況,初步網上的言論顯示相機能拍攝的照片以千計算。出現這樣的情況跟CIPA測試電量的方式有關。Z6和Z7電池的真實表現要留待更多評測才能確定。

 

  1. 設計細節

論性價比,Nikon這部相機未必是你最好的選擇。但付出比其他同級相機更高的價錢,換來的是更好的細節。Z6和Z7有不少位置都比同級對手做得更仔細。

(上圖直接使用手機拍攝)

Z6和Z7的EVF是我目前見過最好的電子觀景器,雖然解像度跟對手同為369萬點,但放大率較大,達0.8X,而更重要的是實際使用體驗更流暢,在連拍或追焦時不會出現解像度下降的情況,EVF的更新率也非常高,沒有出現閃爍的情況。Nikon也強調EVF的光學組件亦是自行開發,因此影像和文字都更分明銳利。

鎂合金機身,接口和縫合處皆採用密封結構,拿上手Z6和Z7穩固的感覺跟Nikon的單反一樣,防塵防水滴規格跟D850亦相同。相信這部份會比對手佔優。

OLED機頂顯示屏,習慣使用專業機單反的朋友會很容易適應。

3.2吋 210萬點翻揭式顯示屏,尺寸和解像度略比對手高。翻揭的方式主要針對高角度和低角度拍攝而設計。觸控功能相當流暢。

Z7的起動速度也非常快,大概在一秒之間便能開始拍攝。

檢視照片時,可以非常迅速地將照片放大到100%,方便檢查照片。

今天相機不常見的Made in Japan。

使用USB Type C數據傳輸線,關機時可以用作充電功能。

Nikkor Z 24-70mm f/4 S雖為恆定光圈鏡頭,但採用了收合式設計,收納時更加不佔空間。鏡身有防塵防水滴處理。


因為EVF突出的設計,即使帶眼鏡觀看觀景器時也很舒服。此外,因為EVF的感影器藏了起來,大大減低了因錯誤觸動感應器而意外關掉屏幕的情況發生機會。

Nikon在影片方面也下過一番苦工。Z6和Z7是目前唯一能夠拍攝全片幅 、4K、 10-bit HDMI輸出的相機,這功能時跟Atomos共同開發,Atomos也在官網分享了相關的資訊。不過這格式只能輸出作外置錄影,不能同時紀錄在XQD卡上。對比Sony A7Riii 只能輸出8bit但能儲存S-Log2或S-Log3在相機記憶卡,兩個系統各有利弊。

 

  1. Nikon系統的延續性

FTZ接環配接器設有光圈連動桿,而不設機身摩打。因此能AF-S、AF-P、AF-I鏡頭(93支鏡頭)能全面支援AF及AE功能。而沒有鏡身摩打的鏡頭就需要手動對焦,但同樣能提供AE功能(360支鏡頭)。配接器亦可以配合增距鏡使用。因此大部分現有F mount用家都可以無縫接合到新系統。

此外,即使使用了FTZ配接器,沒有光線防震的鏡頭同樣可以使用機身的防震功能。如果鏡頭本身有防震功能,鏡身和機身的防震系統則會互相配合運作。

相機按鈕的排位和操作介面跟單反系統的很相似,現有Nikon用戶應該會很容易上手。

支援Nikon單反使用的EN-EL15和EN-EL15a電池,現有用家不用從新購買後備電池和充電器。而新版的EN-EL15b主要分別是支援以機身的USB Type C充電。

閃燈系統向來都是Nikon的強項,Z6和Z7也同樣完全支援現有的Nikon Creative Lighting System 閃燈系統。與其說Z系是一個全新的系統,其實應該說是一個建基於Nikon現有演變出來的新系統,大部份Nikon到優良傳統都被一併傳承到Z系身上。

 

總結

Nikon這個無反系統,最重要的賣點其實在於那Z mount。藉著重新為無反系統而設計的卡口,讓鏡頭從影像銳利度、散景效果、微距性能到最大光圈值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至於這是一個概念還是一個確實的優勢,就留待更多比較評測去證實了。

光看表面規格,大家可能會覺得Z6和Z7並沒有什麼突破性的規格,或特別吸引人的新功能,再看見比同級相機較高的定價頓時便覺得不可理諭。可是當你仔細留意,你會發現這絕不是一部傖促推出的相機,而是每個細節都經過心思熟慮,細心雕啄的全新系統。貫徹了Nikon一貫不華麗,但非常低調務實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