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擁有悠久歷史,更是遊客來港必定拍攝的特色風景。在世界各地仍然每日運作,接載大批市民上下班的雙層電車,不出三個地方,香港是唯一一個全數使用雙層電車運作的城市。小編近日就和香港電車車迷會長ERIC,一起由熙來攘往的北角街市出發,乘坐西行電車至上環,用鏡頭細味電車穿插在我們日常生活裡的歷史點滴。

我們第一個到達的拍攝地點是北角春秧街。ERIC非常喜歡在這裡拍攝電車:「春秧街四周都是街市,人來人往,大家都不會故意避讓。電車就在大道中間緩緩行駛,時不時還會停下來讓人群或者運送食物的車輛先行。」ERIC在拍照時,都會注意結合電車周圍的環境,而非僅僅拍攝車身。

在這種地方拍攝電車並非容易,先要在人群穿梭並尋找精彩拍攝位置,又要對路人和路邊攤檔左閃右避。在這種場合,一部輕巧便攜的相機像Canon EOS M便大派用場了。

為拍到顏色漂亮的電車,Eric說,有時可能需要等上一兩個小時,如果是帶太沉重的器材出來,不僅無法及時來到好的位置拍攝,體力也會吃不消。所以這次拍攝電車,他只帶了輕巧的EOS M、EF-M 18-55mm標準防手震變焦鏡頭、及大光圈餅鏡EF-M 22mm鏡頭。

路人和電車之間的互動也是很有趣的題材,只要多細心留意就不難找到有趣的構圖。EOS M的輕觸式快門(Touch Shutter),拍攝者只需輕觸螢幕,即能對焦並拍下理想中的構圖。

在春秧街拍攝完畢後,我們乘上了西行前往銅鑼灣的電車。在車上拍攝又有什麼技巧呢?Eric說,電車上層的第一排及最後一排都是攝影好位置,迎面而來的電車可以由頭到腳被完整地拍下來。不過置身於上層車廂,搖晃通常更厲害,而迎面而來的電車也頗高速,稍不留神,相片就會失焦甚至糊掉了。

Canon EOS M的高ISO表現在這個時候就非常重要,使用較快的快門即使在搖晃的電車上依舊拍到非常清晰漂亮的照片。即使在晚上,使用高ISO拍攝也不覺相片有明顯噪點。ERIC亦建議我們,試著預計電車搖晃的節奏來拍攝,效果會更好。

通常餅鏡要造到鏡身異常輕巧,會在光學質素上有所讓步,今次使用的22mm餅鏡卻讓小編有所驚喜,無論是線條上的處理或是邊緣位置都有出色的表現。再配合上EOS M 體積小巧的設計,更方便於電車狹窄的車廂中拍攝。

除了電車車身,車廂內部也是喜歡電車的朋友的拍攝目標之一。自去年起,電車公司已開始對現有的電車進行更新。老電車車身由木頭製作,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保養費用較昂貴。而新電車車身由鋁製作,保養便宜,檢修時間間隔也更長。

電車車內較暗,一顆大光圈的鏡頭顯得異常重要。大光圈鏡頭除了能讓我們使用較安全的高速快門外,有趣的焦外散景也是他們迷人的地方,大光圈餅鏡EF-M 22mm f/2 在使用f/2大光圈的時間,當然也能營造出較淺的景深,突出相片中的主題輕而易舉。

對一眾愛電車的朋友來說,老電車更有歷史味道,見證了更多香港的歲月痕跡,所以如果想要拍攝比較有年代感的電車車廂,就選擇搭乘老電車吧。而老電車當中,比較有特色的,要算是120號,128號以及200號電車。120號電車是現役電車中年代最久遠的,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

從北角到銅鑼灣,再到上環,我們的電車都載滿乘客。但ERIC說:「搭乘電車的人數在逐年下降,畢竟無論速度還是舒適度都比不過巴士和地鐵。」就如ERIC所說,人們一邊愈來愈少乘坐電車,一邊又希望電車能保持原貌。但這並不能保存電車。

晚間的香港電車更具特色,古老的電車行駛於繁華的都市間,五光十色的街燈及廣告牌是很好的配襯。在城市的晚間,故意把街上的車燈放在景深外也是一種有趣的構圖手法。EOS M的ISO表現足夠應付像香港這樣的城市街道,在使用較高ISO拍攝時,相片中暗位並沒有明顯雜訊,配合大光圈鏡頭這樣的組合,能夠輕鬆處理不同的拍攝題材,拍出香港夜間獨有的味道。

EOS M在晚間的表現亦相當稱職,使用ISO 1600 甚至3200拍攝出來的效果也令筆者感到滿意。

如果有一天電車只為旅遊觀光服務,那麼離消失或許就不遠了,在保育和發展之中如何能取得平衡,實在價得香港人深思。

在一切懷舊的美好事物消失之前,或許我們只能用相機記下它們存在過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