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大多數相機都使用記憶卡來儲存照片。記憶卡種類繁多,格式不同之餘,容量、速度、其標榜的優點亦大有不同,我們應該怎樣選擇?以下我們會簡單講解最主流的 SD 卡及 CF 卡。通常人們會建議選購比較著名的品牌如 SanDisk、Toshiba、Lexar 等,因為相信其品質控制較佳;不過用家亦應該衡量個人需要及有關價格。
所謂對焦,是指調較相機鏡頭,使被拍物成像清晰的過程。從前人們要拍照只能進行手動對焦,慢慢調較鏡頭令影像清晰,但現在的相機都有自動對焦(AF, Auto Focus)功能,輕輕一按快門,映象就會自動變得清晰。現時主流的自動對焦模式,都是對比檢測 (contrast detection) 或相位檢測測 (phase detection)。
一般人使用數碼相機拍照,通常得到的圖檔都是 JPG 格式,但其實很多稍為進階的相機,都能夠讓使用者選擇以 RAW 格式拍攝,應該使用嗎?所謂 RAW 格式,即是數碼相機將感光元件所得到的訊號,以最低限度修改及處理下儲存,然後用家須透過電腦軟件處理,並輸出成可用圖檔格式。
普通人拍照,都是拿起相機,對喜歡的東西直接按下快門,總之畫面裡包含了想拍的東西就夠了。當大家都拿著同樣的相機,甚至同樣的設定,拍攝同樣的東西,為甚麼有些攝影師就是可以拍出更好的作品?其中一個關鍵,可能就是構圖的不同,出色的構圖,能夠把作品拍得更搶眼,更有趣味,這篇會淺談構圖的基礎概念。
人眼會對光線環境自動進行調節,無論在充滿陽光或黑暗的環境下,都可以讓你看清看楚四周狀況。現今的相機也是一樣,會按照周圍的環境,讓你拍出曝光正確、畫面清晰的相片。但到底相機是如何對周圍光線進行自動感應呢?有時候你拍出來的相片又為何會偏光或者偏暗呢?這正和相機的測光系統有關係。
有試過拍出來的相片整張偏藍或偏黃嗎?想拍出電影海報中藍藍色的浪漫雪景,但拍來拍去都是純白一片毫無味道?又例如在想拍出日落西山的金黃色感覺,但拍出來只是普通一團白光?這時候,很多人都會埋怨相機或鏡頭是不是出了什麼毛病,其實這一切都關乎到相機的白平衡(White Balance)設定。
怎樣才可以拍出銳利的作品呢?這裏會作出講解。總括而言,在充足光線的環境下,例如風光明媚的日間,永遠較容易拍出銳利的照片,而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才是對鏡頭、相機及攝影師水平的真正挑戰。但是不要本末倒置,只顧著讓照片變得銳利,而忽略了照片的訊息。
不少初學者購買昂貴的相機 / 鏡頭,就是為了獲得「前清後矇」的作品,其實,要做出這種「淺景深」效果並不困難,以下有三個主要方式。
在相機屏幕看上去覺得清晰的照片,拿回家放大一看就發現矇了……手震成因很多,我們的脈搏、呼吸、肌肉收縮、還有你按快門的動作、快門的開合與反光鏡升起等等都會令相機抖動,令相片拍出來不清晰的情況,我們統稱為「手震」,而如果想要避免的話,可以透過器材及技術來輔助。
剛學攝影的你,最常用的攝影模式應該是都是自動模式(Auto)吧!但轉盤上的其他模式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今天向大家說一下,到底相機的各種拍攝模式有什麼用途,以及背後的運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