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這張「照片」,是 100% 「偽造」的,沒有這樣的擺設,沒有這樣的燈光,沒有這樣的背景,甚至根本所有鏍絲都不存在,全部都是用電腦製造出來的。但如果欺騙說,這是某「靜物攝影師」的攝影作品,恐怕沒有人敢質疑。來自攝影師 Mark Meyer 一篇精彩分享「Photographers: You’re Being Replaced by Software」,是的,今日攝影受到嚴峻的挑戰與考驗。

或者你會說︰「電腦高手要偽造甚麼的也很容易,但普通人都情願用相機吧。」其實作者只是用了一個相對方便簡單、open source 而且是免費的軟件「Blender」來製作。那種只有 Pixar 或 Disney 才可以造出維肖維妙影像的年代,已經悄悄褪去,電腦仿真技術平民化,是一件不可逆轉、越來越急促成真的事實。

相機曾經是「展現真實影像的最有效工具」,快速、操作簡單、彈性大,這個壟斷在數碼攝影發展這十年來是顯而易見的。換句話說,你想認識一件事物的真實外表,例如某隻蝴蝶的外貌,怎樣做?二百年前是繪畫,這個年頭一定是拍照,又快,又方便。但好景不常,這個巿場正被 CG (computer graphic) 不斷蠶食。

(毋須把 iPhone 掉進水裏,甚至你根本不需要有 iPhone,就可以輕易製造到以下影像)

例如你在雜誌上看到一瓶香水的廣告照片,大家早就知道當中動了很多後製手腳,但再過不久,廣告商根本不需要請攝影師拍照,不需要找一堆燈光設定、也不需要真的拿出一瓶香水,就可以用更便宜更快速的方法,以電腦製造同樣效果,無中生有。汽車廣告如是、餐廳廣告也如是,甚至時裝服飾也不再需要請模特兒,不用再為甚麼太瘦太肥去爭議,也沒有肖像權問題。然後,我們根本無從得知這是否照片,或是CG,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本來就不在意洗頭水的照片是否「真有其事」。

沒錯,攝影曾經是「真實影像」的最佳代言人 (尤其相比繪畫),但攝影最大的價值並不在此,這個道理其實大家都明白,只不過一直以來都沒有認清這個概念。舉個例,假如你舉行婚禮之後,得到兩批婚禮的照片,一批是攝影師當日親身來到現場替你拍照的,而另一批則是由電腦技術員用電腦仿真製作出來,但兩批照片看上去根本不會覺得有甚麼分別,你會選擇哪一批?我猜想大多數人都寧願要攝影師的。

因為攝影最核心的價值,並非影像的真實程度,而是影像在製作時,以何種方式與真實世界連繫。

同樣是殘忍慘烈的戰爭影像,以電腦模擬出來的作品,永遠永遠都比不上親赴戰場前線的攝影師所拍下來的照片,不單是影像的真實與感覺,而是這種「見證的方式」才是攝影最偉大的資產。將我們親眼所見之物拍攝下來,不論對於拍攝者來說,或是對於觀眾來說,都是無可取代的經驗。

(在軟件 Blender 裏的情況)

諷刺的是,我們很多攝影師都在追逐著畫面的完美,用各種方法,讓照片看上去十足CG般無可挑剔;但CG技術員,則調過來用盡方法讓CG看起來像照片。而客觀事實是,人們對完美圖片的需求可以用軟件取代,唯獨是讓影像與現實世界建立一個直接關係的作品,讓我們從照片裏看到這個世界發生甚麼事,才是攝影最重要,也不可能被軟件取代的地方。再換句話說,攝影的核心正是攝影師、現實世界與及觀眾的內在交流 (類似於荒木經惟所說的「3p」)。

此也是為甚麼原始的針孔攝影、傳統的菲林攝影等永遠不死,因為那是一種人與現實及影像之間,很直覺而實在的接觸與互動方式,並不是數碼運算所能取代的經驗。數碼不能取代菲林,正如攝影從來不能取代繪畫。剩下的問題是,假如你的工作正是拍攝一些與現實世界不相干的影像,例如商品攝影,甚至是風景攝影,沒有故事,只有「完美畫面」,那麼CG將會取代你。

(換個角度?很容易,調整一下參數,再輸出,完成)

到底我們在拍攝甚麼?當有人投訴你的作品「太PS」,其實代表人們想要甚麼照片?我們會否被電腦取代?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Photographers: You’re Being Replaced by Software (via PetaPi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