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dachrome 64

(flickr:Michaelraso

對各路攝影愛好者來說,2010年結束之際,有一個令人黯然神傷的新聞——全球最後一家的Kodachrome沖曬店,不會再沖曬Kodachrome菲林了。有一定年資的攝影愛好者,一定不會對Kodakchrome陌生。Kodachrome是在1935年由柯達公司所推出。事實上在1935年Kodachrome誕生前,彩色攝影就已經問世。但令彩色攝影在全球普及的,卻正正是Kodachrome。

美國《新聞週刊》近日就和Magnumphotos一起回顧過去70多年用Kodachrome記錄下的精彩瞬間,下面為部份圖片

二戰時期,美國海軍在前往英國途中。
拍攝時間:1941年
拍攝地點:大西洋
攝影:Robert Capa

法越戰爭期間,士兵在前進。在該照片拍攝後不久,攝影師Robert Capa不幸踩中地雷身亡。
拍攝時間:1954年
拍攝地點:越南
攝影:Robert Capa

Kodachrome跟其他彩色底片最大區別之處,在於它曝光時只產生黑白影像,需經專門方法才可沖洗出彩色照片。但由於它的色調逼真、色彩鮮艷持久、粒子細,在黑暗中可保存75到100年亦不會褪色,因此一直廣受專業攝影師青睞。

蘇聯入侵阿富汗時,一名阿富汗難民被美國攝影師所拍攝
拍攝時間:1984年
拍攝地點:巴基斯坦
攝影:Steve McCurry

上世紀多幅震撼全球的相片中,不少都是使用Kodachrome來拍下,直到今天你依然會為這些菲林記錄所震撼。《國家地理雜誌》1985年6月號經典封面人物「阿富汗少女」,女孩震懾的綠色眼眸曾打動無數人的心,就是攝影師Steve McCurry用Kodachrome拍攝的作品。09年柯達停產Kodachrome後,柯達公司將最後一捲底片送給了Steve McCurry,它拿來拍攝印度一支瀕臨絕種的部族,並在今年初把拍好的正片親手交給這間沖曬店沖洗。

kodak02

約翰甘迺迪競選總統。
拍攝時間:1960年
攝影: Cornell Capa

kodak03

在鐵路沿線向羅伯特甘迺迪靈車致敬的民眾。
拍攝時間:1968年
攝影: Paul Fusco

1950至60年代是Kodachrome全盛期,名攝影師Abraham Zapruder在1963年時,用這種底片拍下甘迺迪總統遇刺的鏡頭。《生活》雜誌的大部分相片都是由Kodachrome所記錄,更不用提人們日常的生活記錄點滴了。

拍攝時間:1975年
拍攝地點:東柏林
攝影:Thomas Hoepker

kodak04

馬丁路德金領導民眾遊行。
拍攝時間:1965年
拍攝地點:阿拉巴馬
攝影: Bob Adelman

kodak06

拍攝時間:1980年
拍攝地點:紐約市
攝影:Bruce Davidson

kodak07

拍攝時間:1989年
拍攝地點:北京
攝影:Rene Burri

kodak08

拍攝時間:2004年
拍攝地點:伊斯坦布爾
攝影:Alex Webb

拍攝時間:2008年
拍攝地點:聖地牙哥,古巴
攝影:Alex Webb

著名流行歌手Paul Simon 1973年時有一首暢銷曲,歌名就叫作Kodachrome,歌詞裡充滿對攝影和Kodachrome的推崇與「不能沒有你」的禮讚。

歌詞有一段是這樣的:

Kodachrome
You give us those nice bright colors
You give us the greens of summers
Makes you think all the world’s a sunny day, oh yeah!
I got a Nikon camera
I love to take a photograph
So Mama, don’t take my Kodachrome away

可惜,技術的變革,從來就不會因誰創造過歷史就會手軟。數碼產品近年已因其它們的便捷和低成本的優勢,日益擠佔傳統菲林市場,形成了今時今日「人人隨手拍得起」的局面。即便是這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膠捲,也難抵數碼產品的蠶食而走向「夕陽」。在停產前,Kodachrome只佔柯達菲林銷售額的1%。2009年,Kodachrome在面世74年後停產。

拍攝時間:1988年
攝影:(Bruno Barbey)

拍攝時間:1999年
拍攝地點: Daytona Beach
攝影: Constantine Manos

這次的停產,最受創傷的還是攝影發燒友的感情層面。不少人都相信,數碼相片易於複製,本質上始終是「廉價」的。菲林攝影則因在拍攝和沖洗時不可預知,等待過程中總有驚喜。和數碼攝影不同,用菲林攝影每一次都會認真調較好、構好圖,最後才按下快門。等待沖曬出來的焦慮心情、看到作品的悲喜心情……種種這些都是數碼攝影給不到你的感官刺激!因此菲林才是攝影的真諦。

Dwayne’s Photo的員工在沖曬最後一批Kodachrome菲林

很多人在10年12月蜂擁而至到了這所小商店,把自己珍藏多時的Kodachrome底片沖印留念。其中一位是美國鐵路局工人Jim DeNike。他從阿肯色州用了8、9個小時駕車到這所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商店,為的就是要把握最後機會沖曬他多年來拍下的火車相片 — 足足1580捲菲林!這5萬幅相片,總共要用要 $15,798美金來沖曬 (相約122,660港幣或511,413新台幣))!更有一名女子專程從倫敦飛來,目的就是為了沖洗底片。在該店宣告停止該項服務的前幾天,全球各地都有大量底片寄來該店要求沖洗。店家形容數量驚人:「過去兩天來,我們透過聯邦快遞收到500個包裹,UPS有250包,郵局也送來近20包。」

「寶麗來剛剛跟我們說拜拜,現在又是Kodachrome,不知道下一個會是什麼……」。在這個Leica已成傳奇,寶麗來成為回憶,柯達即將成為歷史的數碼時代,菲林除了被人們用作對往日的一種集體追憶,究竟還有多少意義?隨著科技日益進步,各種美好的舊物都被遺忘了、慢慢在我們的眼角消失了。如果有一天,不再有人用底片拍攝了、連世上最後一卷底片都用盡了,那會是多麼的可惜啊…..這會是100年、1000年……或者,只是10年後的事?

用最後一卷柯達克羅姆膠捲拍攝紐約中央大車站。
拍攝時間:2010年
拍攝地點:紐約
攝影:Steve McCurry

連結:Kodak柯達網站上向Kodachrome致敬的名作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