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試Sigma sd Quattro — 畫質追求無上限?
Sigma 於上年初發佈無反相機 APS-C 片幅 的sd Quattro及APS-H片幅的 sd Quattro H,Foveon 感光元件配上近年屢獲好評的自家鏡頭系統,務求提供Sigma 最強的畫質體驗,而且價錢 (淨機身)為USD 800及 USD 1,200,極具競爭力,故筆者特意為讀者們借機一試。
坊間已有不少文章分享過sd Quattro 或其他 Fovean 感光元件的相機的威力,故本主要分享sd Quattro 系列新增的SFD (Super Fine Detail) 摸式。
討論畫質之前,有意購買的讀者首先要對Sigma 相機性能之差有種心理準備,來到最新sd Quattro 系列,各方面雖有進步,但與市場上的主流選擇仍有明顯距離,總括來說,sd Quattro 為人垢病的地方如下:
慢
對焦慢、連拍慢、開機慢、存相慢。
筆者尚算習慣使用手動鏡頭及菲林相機,感覺用手動對焦都比sd Quattro 的對焦速度快,還比較準確。由開機到真正能按快門拍攝要等1-2秒,連拍速度 3fps,存相速度需要3-4秒 (150MB/s,class 10,SDHC),相比筆者工作常用的Canon 6D,其拍攝效率會令人抓狂。
高ISO 表現奇差
坊間不少評測都不滿其高ISO 表現,而且非常詳細,筆者都有類似的評語:ISO 100,sd Quattro 是筆者心目中的皇者;ISO 200-400還可以;ISO 800 或以上,會建議大家用回iPhone 拍攝。要留意的是,除了畫質明顯下降,原來解像度亦會有分別,ISO 800 的解像度為 4.9M,ISO 1600-3200 只有2.1M,ISO 6400 只剩1.2M,你說iPhone 是否比夠好?
按鈕設計不便
sd Quattro 外型時尚獨特,有種工藝味道,但其按鈕設計甚為令人失望:機背屏幕右側的十字鍵為內陷設計,筆者手指較粗,姆指按下按鈕時經常被邊框頂著;機背右上側的轉盤位置與邊框有一段距離,食指靠在邊框時不能順暢地轉動轉盤,或者是Sigma 不希望按鈕被意外碰到?筆者對此甚為不解。
但無論機身功能有多不理想,彷彿都不能遮蓋Fovean 感光元件超強畫質的優點,來到sd 系列,還加加入SFD (Super Fine Detail) 模式,進一步提升畫質表現,而本文亦會集中分享此功能的成效。
SFD (Super Fine Detail) 摸式
這是sd Quattro 系列獨有的拍攝功能,原理是合成7 張連續拍攝、不同曝光的 RAW檔,保留相片細節,可說是加強版的HDR,務求將Foveon 感光元件畫質強勁的優點發展到極致。以下是效果示範與原圖對比:
*高解像大圖請到這裡觀看:SIGMA sd Quattro
對比檢視相片後,會發覺用使SFD 後,相片總是灰矇矇的。這需要辯護一下,SFD 提供的是原材料,提供最多的細節予拍攝者作後製。讀者可以對比一下後製後,兩者的不同 (由於兩者拍攝模式不同,故未能統一其相片色調,其曝光亦會有些微差別,請讀者著眼比較兩者的畫質細節):
乍看之下兩者的表現都非常出色,就算沒有使用SFD,都不明顯覺得畫質落差很大。但分別其實在細節中:
結論是,使用SFD拍攝的相片的原生對比度較低,顏色階調較豐富,不刻意放大照片比較的話,其細節分野至少不是肉眼可以明顯分辨的程度。
但SFD 模式之下,雜訊控制明顯比正常模式下好,可能這就是針對Fovean 感光元件低光拍攝能力弱的解決方法。
其他相片示範:
總括來說,Sigma sd Quattro 是個性非常鮮明的相機,它的機身性能極差,以至你根本不能用它來應付攝影工作,但卻帶給極致的畫質體驗,正如早前介紹Sigma dp Quattro 系列的結論,假如你想專心去創作一幅作品,這或者是你想要的相機,而最新的sd 系列還給予你更多鏡頭選擇。
但問題有二,首先同為Foveon 感光元件,除了sd Quattro外,你的選擇還有dp 系列,在筆者認為SFD 功能優勢不明顯的前提下,sd 系列的優點,就是可換鏡頭,而且新增的SFD 拍攝模式則為高雜訊的問題提供了節折衷的解決辦法,但假如你如筆者般喜歡上山下海,輕巧的dp 系列可能是較好的選擇。
第二個問題,雖然sd 系列有超強的畫質,但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多數相片都只放社交網絡平台欣賞,相機畫質強到一個點後,其實已不是最重要,再高的畫質,彷彿只屬虛榮;一部速度慢、只能在低iso 下拍攝的相機,反而會限制你的創作。
當然,Sigma 還有一部 sd Quattro H 蓄勢待發,並已確定畫質會再有提升,但其他功能又如何呢?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