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拍照已有一段時間,被拍的總離不開身邊事物,旅行風景或家人朋友,漸漸有點感到失焦,一直想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攝影企劃。

有一天坐巴士途經佐敦道, 忽然發覺一座大廈的立面 (簡單來說是建築物的正面) 非常特別地畫上了許多綠色的梯型,加上林林種種的招牌廣告,與它周圍的建築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我仿佛看到這大廈向我招手,但巴士已迅速駛過。隔天,我回到這座大廈,近距離欣賞它獨特的立面,然後驚覺其實自己已不只一次到訪過這幢大廈,卻完全沒有留意它的外貌。

在這個繁囂的城市裡,我們都習慣了自己的速率,往往低頭走路看手機,卻錯過了欣賞城市給我們的美景。

自此之後,便開始了我的城市狩獵。有次到南區的華富邨拍照,完完全全地被華富邨的建築規劃所感動。華富邨座落於瀑布灣,臨近海傍,很多住戶能享有海景以及露台, 有五星級屋邨之譽。華富邨是香港首個以市鎮形式興建的屋邨,邨內設有商場,街市,學校以及一個小型圖書館,在五十年前可說是一個創舉,綠化和休憩的地方也十分完善。最令我讚嘆的是一個建在停車場上的公共空間,在有限的空間下,它結合了兒童遊樂設施,球場,還有緩跑徑 (居民也在欄柵增添了曬晾功能),雖說這緩跑徑並非標準也不完整,但可見到當時建築師的設計理念及令市民安居樂業的決心,低收入人士居住的地方雖然簡陋,但並不代表居民的生活與健康質素須為此而妥協。

過去的一年我專注拍攝香港屋邨,這並不是什麼新題材,但走訪過香港多個屋邨,發覺攝獵屋邨是一種自我欣賞香港的方式,畢竟公營房屋在過去半世紀一直照顧了香港基層市民的住屋需要,在香港發展歷史中擔當了重要一環,走在各屋邨中拍照也不時體會到屋邨孕育出的鄰里精神,屋邨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較密切,有時候到屋邨拍照也會被邨民當成其中一份子,在升降機裡會問你到那層,家中有沒有供水等有趣問題。 現時許多舊屋邨都因為日久失修而面臨清拆或重建,所以趁它們還存在的時候要好好紀錄,為它們留下倩影。

一些現時尚存的公屋設計已經因為不乎合現今的建築物條例而絕跡,如荔景的祖堯邨,柴灣興民邨和荃灣的祈德尊新邨。它們都彩用了開放式的升降機大堂設計,但大堂於每三層才設置一個,並以露臺式走廊連接單位。此設計不單減少建築成本,也為了加強鄰里守望相助的精神以減低罪案發生,開放式大堂也提供了天然通風及彩光,但也因為每三層才有升降機到達,對傷殘人士及弱世社群構成不便,也不乎合現今的無障礙設計,所以此設計在香港已屬稀有品種。

祖堯邨

祖堯邨的設計參考了英國舊式的公營房屋,置身其中有種不屬於香港的感覺,它建成之時是當時全香港及全球最高的公營房屋,亦曾經成為港產電影的埸景。

屬於屋邨的顏色指紋

公共房屋的建築成本低,因此用料比較簡單,外牆通常只塗上油漆,但也因此許多屋邨都會有獨特的顏色,我覺得外牆顏色是一種屬於屋邨的指紋,有時候一眼便能看出是那個屋邨。

屋邨幾何學

一些典型的屋邨設計如”雙塔式”和”井型”彩用了簡單的幾何概念,當這個看似是平凡的幾何平面向上發展二三十層的時候,便形成了香港屋邨獨有的視覺效果,近年引來不小人慕名而來拍攝這個全港唯一的圓形經典 – 勵德。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屋邨蘊藏著另類的幾何美學。

我將所拍的屋邨都上載到社交平台,並標籤 #facadehunt ,這短短的一年間儲下了近三百張相片,有本地讀者;朋友及親友會問相片拍攝地點或有那些屋邨值得到訪,也有外國的讀者表示很想來香港欣賞屋邨。對這些讀者的反應,我也感到高興,因為攝影的最大目的是透過相片感染別人,可以令更多人欣賞香港的建築同時亦能為推廣香港出一點綿力。

養出拍攝的習慣

拍攝屋邨的這個個人企劃不少受到著名德籍攝影師 Michael Wolf 所影響,他曾經拍攝許多香港密密麻麻的高樓大 廈,帶來視覺震撼,亦充份表達香港的人口密度直迫瘋癲狀態,我最喜歡他的作品裡呈現的所有線條都是完全垂直及水平,要拍到這樣的角度如沒有航拍相助實在絕不簡單,所以開始嘗試從這方向模仿大師的拍攝手法。

一開始拍攝的時候也只有拿著手機到各屋邨,沒有專業器材幫助,就只能走高一點,或找一些能拍到直線的位置。漸漸便養成了每星期都到一個屋邨拍攝的習慣,事前也會略略從地圖上找一些有利的拍攝位置,從中發現了很多沒 有踏足過的地方,對香港這片土地又有進一步的認識,其實是一個很蠻有趣的習作,同時亦慢慢地發展出個人的攝影風格。

一點感受

香港一直面對不少住屋問題,每屆政府都聲稱視房屋問題為重中之重,過去五、六十餘年,香港經歷經濟、科技起飛,物價以倍數增長,反之,住屋方面卻日趨倒退。撇除樓價,建屋的初衷是讓人民安居樂業,雖然建的只是基本平房,但至少解決人民的基本需要,令他們有機會在社會的階梯向上爬,從屋邨規劃可見五、六十年前的規劃,無論在設計上或用料上的確比現時的更人性化,現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建立鄰里關係已經不再是建屋設計會考慮的一部份,新建的公營房屋在規格上是比舊式的安全衛生,但走在其中只感到一種迷失和死板,是一個按規例倒模出來的一件產物而已。這種病態現象經已發展到一個無法收拾的地步,究竟是規範過多以致人性化設計無法得 以落實,抑或是管治者已將人性視為無物?

想藉這個個人企劃,讓讀者多留意和珍惜本地獨有的東西,因為它們好可能在我們目睹或體會到前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深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愛香港的一種方式,感謝。

如欲看更多照片請到:

Instagram : @denise530
IG tag : #facadeh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