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看不見的澳門-除了賭場外還有甚麼?
你想像的澳門是一個怎樣的城市?賭收世界第一的東方拉斯維加斯?每個澳門人都是博奕高手?年年有錢派?中葡文化交匯處?還是「慢步調」具有歐陸特色的東方小城?
近年澳門旅遊局投放大量資金在旅遊宣傳上,不只在台灣的台北車站舉行一系列宣傳活動,還拍了一條叫《感受澳門無限式》的旅遊宣傳影片,力圖抓住燒得如花如荼的「文青熱」,除了吸引賭客外,還想吸引更多年輕族群。
看完影片後,我也不禁在想,原來澳門還有這麼多連本地人都未曾發掘過的迷人面貌。不過這則影片裡(其實不只單單這一則,大部分主流媒體所建構的澳門都一樣)卻蒙蔽了更多澳門所面臨的嚴峻問題。
自澳門賭權從2002年開放,允許中國大陸自由個人進出澳門(2003年)的十多年間,這個地方急速、高度、密集地發展起來。從過去的民宅、中葡建築,到今天出現大量娛樂場、渡假村、奢侈品店的地景變化;當地產業結構單一,博彩業及其附帶的旅遊業、服務業幾乎獨占市場。年輕人大多選擇畢業(中途輟學的不在少數)便投身博彩業、澳門政府從2008年開始把博彩收益盈餘分發給當地居民,每年每人分得數千元(澳門幣)被稱為「維穩費」的費用、輕軌工程預算極度超支且一拖再拖、賭場光污染嚴重、甚至最近政府強行清拆荔枝碗船廠等等。
以上種種問題,可能是你亳不認識的澳門,但也是更「現實」的澳門。
「
相似的不只是我們的慾望,相似的不只是我們的人生圖像,根本相似的其實是我們不知不覺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
可以犧牲一點容許散步的綠地,不能沒有十秒鐘內升到七十層頂樓的高速電梯;沒法想像少了購物商城的日子,卻能過著缺乏新鮮氧氣的生活……
我們雙腳懸空,呼吸人造空氣,為自己打造了恆溫健身房,靠機器鍛鍊身體,同時,卻懶得爬樓梯或過馬路,出門就攔車,進門就翻倒沙發上,砍了綠樹然後天天從商店冷凍櫃買包在塑膠盒裡的生菜沙拉。
我們對生命安排的優先順序拼裝出我們的城市。我們要速度,要方便,要移動,要安全,要舒適,既怕熱又怕冷,想要看見椰子樹的倒影,但不想遭到蚊蟲追趕。為了掌控生活環境,我們必須創造自己的大自然。」
-胡晴舫《城市的憂鬱》
有時我會覺得,城市是一座巨大的海洋,生活在城市裡的居民是大海裡的魚兒,活在其中,載浮載沉。
城市變成大海,白天泳客紛紛退場。
惟有在晚上,藏在石縫間的魚群才能游出水面。
夜霧中唯一轉動的七彩霓虹燈,在遠方不斷閃爍,永不停歇,
引領著他們前進的方向。
在清晨日出第一道曙光還沒照亮海平面之前,
他們就已經窒息。
帶著游泳圈的泳客又要開始準備享受他的晨浴了。
—
關於攝影者:
關卓琦,生長於澳門,總想著不斷逃離原生城市,卻發現每件在他鄉的事情都拖曳著原生城市的影子,甩也甩不掉。
長期關注藝術創作、獨自旅行和自我思辦。
不想被定義,卻總在追尋意義。
正在進行關於城市和女性的長期拍攝計劃,更多作品: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trantranphotography
個人網頁:http://cargocollective.com/donuttran/11236804
Flickr : https://www.flickr.com/photos/37849426@N08/
IG: https://www.instagram.com/donutt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