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到底是否必然「紀錄」了真實的影像或故事呢?相較於一般商業電影或小說,我們對於紀錄片的印象或要求,一般都傾向是「真實」作品,應該要拍到實際發生的事情或影像,而不是擺拍或後期剪進去的,但是不少很受歡迎的自然生態紀錄片,事實上卻有相當程度的「造假」,到底是怎樣假法、為甚麼要造假、造假會帶來甚麼好處 (及壞處),大家可看以下來自 DSLRguide 的分析︰

所謂「造假」,例如甚至電視台都承認過的「後期聲效」問題,畢竟在拍攝過程中,很多時根本不可能收到現場 / 近距離聲效,而如果沒有了效果音,又或激昂的背景音樂,投入感就會差很遠了。

又或影片的「故事」可能是剪接出來的效果,將不相干 / 時隔很遠的片段 (甚至可能加入 CGI),接合成為有劇情、有劇力的作品。

分析裏強調「自然生態紀錄片」並不等於偽造,而是將重點放到「說故事」這種表達形式,不同於 24 小時 live 全天候直播片,而是透過故事去闡述或展現一些動物行為與現象,如果沒有這種手法,影片就難以被普羅大眾所消化,但亦會為所謂事實帶來一定的扭曲。

這裏的分析並沒有全面批判這是好還是壞,只是讓我們用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所謂生態紀錄片,其實是怎樣一回事。

via PetaPi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