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講解 BBC 之類的「自然生態紀錄片」到底是怎樣造假
2017 年 4 月 28 日
「紀錄片」到底是否必然「紀錄」了真實的影像或故事呢?相較於一般商業電影或小說,我們對於紀錄片的印象或要求,一般都傾向是「真實」作品,應該要拍到實際發生的事情或影像,而不是擺拍或後期剪進去的,但是不少很受歡迎的自然生態紀錄片,事實上卻有相當程度的「造假」,到底是怎樣假法、為甚麼要造假、造假會帶來甚麼好處 (及壞處),大家可看以下來自 DSLRguide 的分析︰
所謂「造假」,例如甚至電視台都承認過的「後期聲效」問題,畢竟在拍攝過程中,很多時根本不可能收到現場 / 近距離聲效,而如果沒有了效果音,又或激昂的背景音樂,投入感就會差很遠了。
又或影片的「故事」可能是剪接出來的效果,將不相干 / 時隔很遠的片段 (甚至可能加入 CGI),接合成為有劇情、有劇力的作品。
分析裏強調「自然生態紀錄片」並不等於偽造,而是將重點放到「說故事」這種表達形式,不同於 24 小時 live 全天候直播片,而是透過故事去闡述或展現一些動物行為與現象,如果沒有這種手法,影片就難以被普羅大眾所消化,但亦會為所謂事實帶來一定的扭曲。
這裏的分析並沒有全面批判這是好還是壞,只是讓我們用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所謂生態紀錄片,其實是怎樣一回事。
via PetaPixel
熱門文章

婚禮攝影師拖欠 20 名新人照片最長兩年,在電視節目被追討時反恐嚇客人

Leica 表示在 2005 年瀕臨破產,現在市佔 1% 每年出售 100,000 部相機

【免費工作坊】Adobe 設計三寶+商業攝影免費工作坊 品牌故事這樣講才吸引

俄羅斯攝影師影像紀錄,日本關西最大紅燈區「飛田新地」的街景實況

[真人真事改編]DJI 的客戶服務差到……要拍一段片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