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01影像】10載紀錄香港窗景 攝影師:一生也會拍攝窗景
任職攝影記者多年的何柏基,近日正在舉行《香港窗景》展覽,展出數十張以窗景為主題的攝影作品。照片中從不同的住宅、樓盤、商廈、餐廳等場合,透過窗戶望向香港不同地區的地貌,拍攝時間長達10年,作品不但見證了香港變遷,也紀錄了攝影師的內心變化。
攝影:©何柏基(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撰文:徐尉晉/香港01
詳情:
何柏基攝影作品展「香港窗景」
展期:即日至2018年1月7日
地點:.jpg (西環保德街6至20號保基大廈地下5號舖)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6時(星期三休息)
這個題目由2007年開始創作,拍攝了兩三年他漸漸發現,無論是餐廳、居住的地方、寫字樓,那個單位便會賣得愈貴。「原來有錢,才可觀看這些景觀。」那時他帶着批判的目光,決定要以攝影呈現這一種現象。©何柏基
正當何柏基打算進一步,投入去做這個題目,偏偏在這個時候,他在一次行山時不幸受傷,「本身攝影是一個自己引以為傲的事情,忽然間失去了,兩個月時間工作不到,更擔心自己以後會看不到東西,影不到相。」©何柏基
他感喟:「那時候不要說是拍照,我連馬桶在哪裡我也看不到。」©何柏基
「那時候我才發覺,在拍攝窗景時,之前自己一路專注外在的東西,一直也沒有想清楚,身處在室內的自己,處於一個甚麼狀態?我內心到底是怎樣?原來窗中也有內有外,那麼我這個作品,也是有內有外,窗內的我可能之前是忽略了。」©何柏基
何柏基微微一頓:「經歷了這件事件之後,忽然間,自己好似reboot了一次,開始沒那麼執着。」©何柏基
除了展覽,何柏基還準備把窗景作品推出一本攝影集,他找來了為自己做手術的眼科醫生為新書寫序,希望來年2月可以完成,他又打算將攝影集的收入,扣除成本後捐給眼科善慈組織,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何柏基
10年前,他開始拍攝這個計劃幾個月後,大概只拍了10多張照片時,便發現日本有位叫作中野正貴的攝影師也在做相似的題目,他的作品名為《東京窗景》,更拿下「第30回木村伊兵衛賞」攝影大獎。©何柏基
何笑言:「可能有人會覺得,題目被別人拍了,自己就不拍了。但那時我沒想過放棄,反而我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連日本一個這麼好的攝影師,都在做這個題目,令我認為它更值得去做。」©何柏基
他說:「如果要用幾句說話把它說完,我透過眼睛或者人的靈魂、心屝、窗口,相機的觀景器,加在一起,串連起我自己的人生。無論是我,還是觀眾,都可在作品裏去感受,注視多一點人生百態。」©何柏基
他說:「個人創作非常重要。對我來說,做了一個作品,我有一些新的領悟,我受傷前受傷後又對攝影放開了,我問自己,到底在追求甚麼?其實我想是追求一種昇華。」©何柏基
他說:「攝影集的形式滿足不了我,因此我嘗試用其他辦法。」其中一個方法,是以postcard形式推出攝影集。「如果有一張大的枱面,你便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排列觀看。」©何柏基
除此之外,他也做了一款小手作,手作表面是一張窗景照片,只要把它從中間分開,再攤出來,就可以看到另外一張窗景。「永遠沒有完結,打開一個窗景,又有另外一個窗景。好像很超現實,有如果攝影書能做到這樣,我就滿足了。」©何柏基
何柏基看似對自己要走的路十分清晰,他卻這樣說:「同等的價值,我不去買樓買車?溝靚女?我追逐這些事物,因為我覺得他們的價值,比這些還高。所以我會很清晰的。」©何柏基
何柏基說,一開始已知道這是一個長期的拍攝計劃,也決定了最終要以攝影集或者展覽來發表作品,「從構思、拍攝、製作、發表,然後就算是完結。」©何柏基
作品之中,有一張照片並非窗景,而是政府記者會上背景的維港景色。「有些行家見到就會明白。」何表示:「這張照片,和另一張中聯辦的照片,兩張都是權力的核心,關乎香港的命脈,決定香港的事情;這也代表了我不相信,這不是一個窗來的。」©何柏基
他解釋:「我所追求的昇華,是高一個層次,而不是藝術上的成就是幾多權力,或者幾有權威性,而是我只是想比上一次的立足點高一點,我可以看清楚周圍的環境,我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裡,不會在人生裡面迷失。」(徐尉晉/香港01)
「如果我透過創作了解自己,無論在藝術或者生活上找到一個新的方向,讓我覺得自己不是在原地踏步,那種快樂是大於追逐名利。」何形容,今次展覽只是自己攝影上一個暫時的總結,而不是創作終點。(徐尉晉/香港01)
如想閱讀原文,請按此連結。
專訪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