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entry is part 26 of 40 in the series 轉載01影像

衙前圍村於2016年被封,計劃實施重建項目。原來預計2023至2024年完成,但由於發掘到推猜是屬於明、清兩代的石製地基及護城河,在完成考古評估之前,發展方案暫未能夠動工。

市建局上星期(6月7日)表示,初步研究有兩個探方找到城牆和更樓的地基,估計最早建築時間為明清兩代,也發現疑似護城河的遺址,但因挖掘時地下水進入,未能找到其底部。市建局將擴大挖掘範圍,其總面積約390平方米,是原先挖掘總面積的四倍,挖掘深度亦增至五米。

攝影:李澤彤、黃寶瑩、陳焯煇/香港01
圖片編輯:蘇煒然/香港01


2018年6月7日,衙前圍村現今面貌。(李澤彤/香港01)


遠方可見村內的天后廟。圖片攝於2016年1月25日。(陳焯煇/香港01)


遺留在村裏的衣架,架上卻沒有衣服。圖片攝於2016年1月24日。(陳焯煇/香港01)


「快靚平」的服務,通常只有街坊鄰里才能做到。圖片攝於2016年1月19日。(黃寶瑩/香港01)


2018年6月7日,衙前圍村內遺跡的一角。(李澤彤/香港01)


村民相繼遷出,建築物很快就變得破舊。圖片攝於2016年1月24日。(陳焯煇/香港01)


村民遺下的時鐘,在衙前圍村裏滴答轉動。圖片攝於2016年1月24日。(陳焯煇/香港01)


曾經屬於村民的雜物。圖片攝於2016年1月26日。(陳焯煇/香港01)


這面石牆雖不是古蹟,卻也䇄立有時。圖片攝於2016年1月26日。(陳焯煇/香港01)


石縫之間長滿青苔。圖片攝於2016年1月26日。(陳焯煇/香港01)


衙前圍村曾住着不少流浪貓。居民收到封村的通告,貓呢?圖片攝於2016年1月26日。(陳焯煇/香港01)


封村過程中,搜出如山的雜物,曾經陪伴居民生活。圖片攝於2016年1月26日。(陳焯煇/香港01)


鐵閘殘舊,鎖鏈卻是新簇簇的。圖片攝於2016年1月19日。(黃寶瑩/香港01)


2018年6月7日,好奇的小朋友透過工程圍布上的小孔,觀看過去的痕跡。(李澤彤/香港01)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影像」。

更多內容:

【圖輯】被現代化城市包圍的印加遺跡 一街之隔跨越600年

【社區影像】橫洲村民原來是這樣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