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entry is part 27 of 40 in the series 轉載01影像

香港公開大學創意藝術畢業展,將於6月21至25日舉行,展出動畫、實驗短片、微電影、小說、文字、攝影、多媒體、立體裝置等媒介作品。

其中「電影設計及攝影數碼藝術」學系,將展出38位同學的作品,形式涵蓋純美術攝影(Fine art photography)、影樓攝影(Studio photography)、拓展影像(Expanded images)及短片及紀錄片(Short film and documentary)。

內容廣泛,由自身個人感受,到公共社會議題如教育制度和城市空間的探索和批判都有。該學系更將舉行兩場作品放映會,播放同學的短片及紀錄片作品,同場設有問答環節,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留意。

「01影像」轉載部分作品及其簡介,更多照片請到場欣賞。

攝影:由香港公開大學「電影設計及攝影數碼藝術」系提供,撰文:徐尉晉/香港01

詳情

展期:2018年6月21-25日
開放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地點:九龍何文田忠孝街81號香港公開大學賽馬會校園(紅磡警署側)

「電影設計及攝影數碼藝術」作品放映會
日期及時間: 6月23及24日(星期六、日)下午5時至8時半
地點:香港公開大學賽馬會校園三樓清香慧演講廳

更多詳情,可在臉書搜尋:OUHK Graduation Show of Creative Arts 公大創意藝術畢業展


王飛,《如果蔬果植出肉類……》,概念源於一個有關被寵壞的港孩的一則笑話,他誤以為所有肉類都是來自超級市場,而非農場種植和飼養。但如果不是來自超市,而是來自植物的話……


黃芊瑜,《Fragile,請小心輕放》,這作品是在一次和家人發生衝突後產生的狀態, 是爭鬥完結後的產物。那是其中三種狀態、 三種情緒。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的說話到底有多傷人。 或許一句無心之失,卻一刀刺穿了對方。 那時我在想, 貨物尚且有「小心輕放」的標貼提示別人要小心對待。 若果話要說出來、看得見才會有人在意, 人的心是不是比貨物更易碎?作品最初是過渡爭鬥情緒的產物, 待事情過去一會兒,才發現這是一個自我修復的過程。有些事情只能一個人獨自經過, 每個人都要學會打包自己、 整理自己,然後繼續生活。


謝英耀、馮曉彤、林睿文、黃芷詠,《聚散》,拿起針管為自己選擇自己的路,最終你會發現……人生就如此裝置般,經歷不同的事情過後,最終會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某處相遇……且重新出發


潘潁珊,《2018,夏》,夏天是怎樣的?是什麼符號帶來了夏日的錯覺?我們暸解夏日,因為我們曾度過許多僭酷暑,而此時我們還在經歷另一個夏日。我們的經歷和記憶獨一無二--過去一年我在互聯網上調查何為夏日,妄圖透過研習數據帶領大家重回記憶中的夏天--然而即便強大如全球最多人使用的Google引擎也無法複製出我們的記憶之玻夏。立夏之際,我在Google搜尋引擎將網速調慢,搜尋「夏」。在2分鐘內紀錄網頁搜尋結果,將此刻變成硬照。記憶無法重望,我們只能透過碎片召回它。


梁倬鳴,《被遺棄的下層》,一直以來, 露宿者被社會大眾都視為衛生惡劣, 失敗者, 低層, 一昧只會伸手要錢的寄生蟲, 以及其他惡劣的比喻, 因此被人鄙視甚至忽略。 但如果有心特意去探討, 去了解他們,也許其實露宿者這群角色不是大眾所想的這樣惡劣。 以一小時作一個紀錄, 以露宿者的物品展示他們較為真實的一面。


吳美頤,《初》,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是有甚麼意義呢?當有一天,我們奔跑着的腳步偉了下來時就會發現這個疑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進行着同樣的事情如冏 樣,像是自由又身不由己。叔本華曾經說· 人生就如同一個鐘擺,在痛苦和無聊間來回擺動。


葉琮暉,《歇息》,香港環境擠逼, 城市中能讓人忙裏偷閒,獨自坐下沉澱的寧靜空間不多見,對於我來說, 這些遠離人煙的空間十分重要,能夠使我從暄鬧的人群中暫時抽身,紓緩壓力。


簡森,《海洋》,我在不同時間和光線之下拍攝海洋。海洋和天空各佔畫面的一半,呈現出對稱與和諧的構圖。我希望能為觀者帶來一刻的平靜以達成清感的淨化。


黃芷詠,《望鼠成龍》,以拍攝倉鼠在不同的場景展示來反諷現今的小孩受到怪獸家長因望子成龍而給予的過分的學業壓力和照顧。


黎詠琛,《不完美的完美》,我相信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就像沒有絕對的完美一樣,不完美也能成為完美的一種。


張懿慧,《旅人》,訪問來港的遊客, 並問他們兩條問題, 再基於兩條閼題的答案拍照。


梁嘉妍,《情侶照》,人類的戀愛,異性、同性或更多選項。


任樂彤,《誰勝誰負?》沒完沒了的比較,太多太多的紛爭,其實都只一場沒結果的遊戲。沒有贏, 都沒有輸。


招海天,《271》,巴士車廂既公共又私密, 帶來獨特的煩躁和安寧, 兩種極端感受的石並撞。


譚浩軒,《煙》,煙有不同的形態,不論是好還是壞。


凌綺欣,《生病 吃藥》,思念總是蒸發不掉,不同時間不囘地方重重複複,喝掉 吞下 想念,生病 吃藥 生病,你從來沒有離開在我的時間裏,出現,消失。消失,出現。


馮曉彤,《吶喊》,以一個城市人的身分透過觀察自身日常所遇到的種種 事物,探討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如何在有意無意之中忽略了真正的大自然,把自然作為一件工具服務自己,最終自然消失的情況。人類把真正自然隔絕在城外,異化自然,無意識到把自然割離自己的生活令到我們忽略自然環境的變化。大部分人即使能夠察覺到問題所在之處,但是轉眼間也會把它忘得一乾二淨,繼續過着以往的生活。儘管自然界與人類一樣是擁有生命的地球居民,但兩者因為沒有共冏的語言,我們聽不懂自然的求救聲。假若有一天,自然在這場的戰爭中戰敗,自然真的被人類殺死,而它所不剩下任何實體東西,只有一個以人工的方式為自然而做的墳墓,來記錄這個戰爭,它所留下的影像和聲音,以讓觀眾能夠正視到這一件事。


林睿文,《虛無症候群》,未來世界人類患上虛無症候群, 融為一體變成水母, 他們在「網絡」上與其他人類交流, 依靠讀取其他人的回憶過活, 他們的回憶全部都是不斷在重複日常, 偶爾會閃過絕望的想法。


李曉彤,《「淹沒」》,「淹沒」是一個過程, 而其結果是未知數。那個晚上, 我又一次經歷那個「淹沒」的過程,應該是第無數的晚上。對於結果, 已經不太重要。


監製:黃詩琪、不設導演/劇本、剪接:曹怡君、攝影指導:黃奕聰、美術指導:詹詠琛《就是在漩渦的邊邊》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影像」。

更多內容:

【攝影展覽】拍攝女同志做愛私密手勢 本地攝影師探索慾望的形象

【攝影展覽】港人到緬甸建校教音樂 讓小朋友奏出未來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