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是有甚麼特別,為甚麼要拍下來,還要拿上網分享呢?」這是很多人對於今日大眾攝影的疑問。

的確,在 Facebook 這類社交網站上,我們看到大量很平凡普通的照片,例如三文魚刺身、商場擺設合照、日日都看到的天空之類,所以有些人抗議說︰「夠了!」然後也會有另一種意見,認為「這些只不過是日常的記錄,你管不著。」之後兩方就持續爭論,屢見不鮮。

我覺得有趣的地方,不是夠不夠的問題,也不是管不管的問題,而是我看見那些「記錄」平凡事物的人,還會考慮到拍攝角度、選擇特效濾鏡、加添各種文字及圖案,替一張平凡的三文魚照片悉心打扮;而更有趣的地方,是那些抗議的人,即使再克制,其實偶爾都會去拍攝那些同樣平凡普通的東西。換言之,這種攝影已經超越了「記錄」的層次。

或許關鍵是在於「記錄」的本質。可能我們受到科學教育的影響,一般人對「記錄」的概念,就是一種客觀平凡實事求是的行為。但其實我們回想自己,例如寫日記,有幾多人會在日記上寫下最普通的事,例如早餐食了通粉,下午街道有兩個婆婆經過,夜晚看更伯伯又聽收音機?就算有寫,多幾天之後就會覺得太無聊,於是就停了,不少人都是這樣就中途放棄寫日記。

因為文字記錄是需要工夫的,繪畫更甚,要將我們一些很個人很主觀的體驗,例如味覺和視覺,變成可以傳遞給別人的東西,是需要長時間訓練及要求很高的技巧。即是說,記錄和分享,是一種很高層次的過程,仿如將自我複製,得到的滿足感也會很強,所以如果用這麼多工夫來記錄太平凡的東西,這種反差會格外讓生活顯得無聊。例如用千字文慷慨激昂地描述自己吃一碟普通叉燒飯,就是典型的滑稽幽默手法。

但數碼攝影加上互聯網就是一場經驗分享的革命,記錄與傳遞幾近沒有成本,記錄的快樂已經是唾手可得,所以記錄平凡事物所帶來的反差感,就消失了。

然而還是有更重要的一點。其實我等平凡人,生活上盡都是平凡普通的故事,上學放學上班下班吃飯拉屎,這些都是沒甚麼特別,沒甚麼記錄價值的日常事,而偶一為之的小小快樂,可能就是吃一口有點貴的三文魚,喝一杯比清水有味道的咖啡,這些都同樣沒甚麼大不了,但人生裏有幾多很大不了的事情?

假如我們連那小小的快樂,例如跟朋友去喝一杯橙汁,都不重視的話,生活就更加更加乏味。去看一場演唱會,沒有記錄,就會和其他平乏的生活一樣,遲早被遺忘。換言之,是拍照本身,讓事情看起來更有價值,與其他平淡生活區分開來,是一件「記住了」的事件。即是說,以前我們說「因為重要,所以拍攝」,現在是「因為拍攝,所以事情變得重要」。所以吃飯前拍照,最重要是執行這個儀式,照片如何倒是不重要。

當然,在 Facebook 年代,小小快樂的放大率更高了。因為以前買錶就「只是買一隻錶」,拍攝它就變成「一次買錶的體驗」,而放上 Facebook,就再昇華至「一次感性、孤獨、高雅、珍惜光陰的買錶體驗,另加 10 個讚好及 7 個回覆」。

這麼簡單的升級平凡生活,有沒有副作用?有的,畢竟雖然拍照讓事情看起來更特別、更有意義,但事情在本質上卻沒有改變,買一隻錶始終就只是買一隻錶,拍照當下會覺得很有滿足感,但放上網後就不再有重溫價值,也因此我們越用越重特效濾鏡,越寫越多感性對白,以掩飾本質上其實蒼白的生活。那麼說,治標治本的方法,仍然是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又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