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24-70mm F2.8S 深度解析

這篇文章價值 58900元台幣,約美金1800USD

沒錯,就是一顆Nikon 24-70mm F2.8S全新的價格

看到文章的您,賺到了優~~~如果您是維修技師,那就一篇超值的文章

原因是這樣的,去年一位熟識的是攝影師,送修這顆鏡頭Nikon 24-70mm F2.8S

裝上機身一開機,就出現ERR,無法驅動鏡頭,根本不能使用

有趣的是,在我收件後,檢查的期間,這顆鏡頭有幾次裝上機身,是可以正常驅動的

當下我跟好友借了一顆同樣的Nikon 24-70mm F2.8S比對,發現細微的差異來至電子光圈的驅動

ERR的鏡頭很明顯,裝上機身後光圈驅動縮放無反應,所以當下我判斷是電子光圈的故障

於是申請的電子光圈更換。

等待的期間,我仔細地觀察著Nikon 24-70mm F2.8S內的結構,品味的NIKON工藝的技術

我發現,從內的設計上面,我嗅到了’消失的NIKON味道’~~沒錯,以往的NIKON工藝有著重大的改變,是好是壞,我無法評論,但是…..就是….感覺到消失的NIKON工藝,取而代之的是新科技味道

首先:

1.主板統一設計在鏡尾

以往Canon、SONY、SIGMA、TAMRON都是這樣的設計

只有NIKON會設計在鏡身的周圍,幾乎不會統一將主板放在鏡尾

好處是:整齊的收納所有排線連接到此處,有效的避免撞擊造成主板損壞

缺點是:排線都要走很長……一直走到鏡尾連接,真的很長

2.變焦感應裝置的改變

每一個裝置都由一個電子零件進行感應,包含變焦也是

好處變焦感應很靈敏

以前的鏡頭,變焦只是簡單的電刷,如下圖

如此簡單的設計,好處就是不會壞!

3.對焦感應也是…..都是電子零件

所以現在嘗試轉動”手動對焦”,您會發現一點點的延遲現象

因為電子零件感應到您轉動對焦,驅動馬達朝你轉動的方向前進,還要判斷您轉多少,多快,如此一來一往,您發現的手動轉對焦的延遲現象就變得明顯了!

不只如此,以往的G系列鏡頭,如果發生意外,馬達忽然故障,怎麼辦?

資深的攝影師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以前我當攝影師的時候也遇到過一次!只能硬著頭皮,超帥的在那邊手動對焦,千萬不要問哥在做什麼?

你不會懂得,懂得,你都會想哭,因為馬達掛了~~~你要我怎麼辦?只能手動對焦拍照阿,真的不是要甩帥!

現在開始只要使用Z系列的攝影師,你再也沒有”甩帥”的機會了,掛了,就是掛了,根本無法驅動鏡頭,手動對焦也不行,就…..死在原地,攤死的那種。

所以……沒事口袋裡面放一顆餅乾鏡,不是吃餅乾,是攤死的時候,口袋還有鏡頭,緊急換上去拍照,要不然怎麼辦?

以下是意圖,並非對焦感應,但是裝置是一樣的

4.電子光圈是趨勢

傳統的機械光圈,好處當然就是不會壞,但是真的光圈值差異,每一顆鏡頭,都還有點不同,進光亮的準確度不足

電子光圈很明確的改善這個問題,加上錄影時,一邊變焦還要一邊控制光圈的進光亮,機械光圈難以精準的控制,所以電子光圈變成一條一定要走的路

只是好多的電子零件,真的增加了鏡頭故障的風險

5.最後的步進馬達,整顆鏡頭的核心動力

很多人都覺得Z系列的鏡頭,對焦好快喲!其實這裡面的秘密,早在幾年前SONY發表的鏡頭裡面有提到:

步進馬達其實跑焦速度不快,不….應該說是很慢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所有的鏡頭廠商都改變設計,使用兩顆步進馬達,兩片對焦鏡片縮短對焦的行程,以達到對焦速度的提升

要不然Nikon真正最快的馬達,是用在AF-S NIKKOR 24-70mm f/2.8E ED VR的那顆超音波馬達,那顆馬達可以說是鏡頭界的米格-25(Foxbat),至今沒有一顆馬達速度超過他

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這顆神奇的鏡頭

下圖: AF-S NIKKOR 24-70mm f/2.8E ED VR的SWM

最後….回到鏡頭修理的節奏

我申請的電子光圈換上去後依然ERR….怎麼可能…….

所以當下我心一狠,直接買了一顆全新的Nikon 24-70mm F2.8S

這就是文章一開始,我提到的這篇文章價值58900元台幣,約美金1800USD的原因了!

為了找到這顆鏡頭的故障的原因,買了一顆全新的進行交叉比對,為了就是好好地修理完成他

最後我當然是完成了維修,為了不辜負攝友對我的期望

每一次的困難,每一款新的設計,背後都是我辛苦的血和錢堆起來的!

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嗎?

還沒呢!!!

我前前後後修理了好多顆Nikon 24-70mm F2.8S,這裡還有一顆香港攝友送過來NRC修理的鏡頭,撞擊相當嚴重

沒錯,就是大家最在意的,NIKON這次的Nikon 24-70mm F2.8S耐不耐撞!

我就直接說結論了,真的耐撞,完全改善了Nikon 24-70mm F2.8G的缺點

但….撞擊力道大到可以把鏡片撞裂,真的很大力,那就是不管什麼樣的設計,都不可能安然無恙的。

下圖的鏡片已經有裂痕,撞得很大力

這次的Nikon 24-70mm F2.8S能夠耐撞的原因,在於一體化的主筒

外層有著彈性而且不意變形碳纖維樹脂保護(詳細的材質有待確認)

不只如此,連同容易受撞擊變形的前變焦主筒,也是耐撞不意變形的材質,大大的增加鏡頭的耐衝擊。

那….不就是撞不壞嗎?

別鬧呢,怎麼可能,撞太大力也是一樣會破裂的,只是耐撞擊的程度變高了!

您再也不用擔心輕輕一碰,就卡死的狀態,對,沒錯,就是在說你Nikon 24-70mm F2.8G

好了,最後消失的Nikon工藝換來的是什麼?

是科技最高工藝,一顆耐撞,成像優異,適合攝錄的鏡頭油然而生

雖然很有多的感應器,但是卻無法避免,因為錄影的雜音要消除,順暢的對焦斯滑感,必然要用步進馬達,使用了步進馬達,就必須要用手動感應驅動鏡頭,為了錄影變焦的精準度,就必須要用感應裝置,而捨棄傳統的機械裝置,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更加精準,錄影的精準度而設計的。

如果您想,那Canon SONY會不會好一點? 恩~~~那就錯了,全部無反的相機鏡頭,都一樣,這是根本的設計必然要走的路。

如果您擔心工作的意外,當下故障無法使用,請準備兩顆Nikon 24-70mm F2.8S在您的包包中!

攝影師的價值,只有在意外發生的當下,才能區分職業與業餘的差異,責任就是我們職業攝影師的招牌,不容忽視。

最後如果你問我Nikon 24-70mm F2.8S到底有什麼設計是讓我感到不悅的,我會二話不說地提到….以下這條排線是?

麻煩來個人說明一下,左邊那條排線,對折凹成卍字,然後接上主板,是怎回事??

都設計這麼先進,就這條排線我始終不明白,為何這樣凹來凹去???

左邊的三條排線也很細,以往的Nikon排線都偏粗,耐用~現在的排線都很細,很像SONY耶~恩,我的確不喜歡的SONY細排線設計。

最後的最後,我私心的問一句話:

是不是回不去了?難道超音波馬達的年代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種耐用鏡頭設計,一顆永流傳的鏡頭,真的要消失了嗎?

有沒有可能出兩個版本,步進馬達與超音波馬達的版本?

還是話說回來,市場已經捨棄了單反?

那無反再過5年…..難道不會被檢討?

我在這裡預言一下,單反與無反的交替,不會像底片與數位的差異,最終會出現雙叉路,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今天母親節,祝天下母親快樂,平安。

NRC並非原廠NIKON維修,屬於第三方維修公司,以上文章內容與NIKON無關,實屬NRC維修經驗談。

(原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