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Photoblog報導這支Lytro相機大概已經八個月的時間, 終於香港這邊也引進了這台聲稱完全顛覆了傳統攝影的拍照新工具–光場相機。

可以先點擊這些交章,了解更多Lytro光場相機的秘密。

一睹lytro相機的感光元件Lytro 光場相機大拆解!

筆者當然在還未推出市場的當時就已經引頸以待了,畢竟傳統攝影器材已經發展了這麼多年,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一台相機的產品生命週期亦愈來愈短,唯已經看不到有什麼重大的技術突破。

拿到實機後試玩了一番,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台怪兵器的使用感覺吧。

跟很多之前的相機評測一樣,筆者到今天仍然覺得一台好相機要具體一些特定的元素,最優先考慮的一定操控性、手感、外型或是「適合用來作什麼」等,之後才開始考慮那些什麼拍攝像素、LCD屏有多強、半不半透鏡等等等等….一堆名目。

首先從包裝出發講講吧,簡潔素白的盒子是現代gadget的一個「must」,尤其是這種感覺超現代的破格產品,包裝絕對不能太俗氣,打開盒子之後,配件不多,圖左開始:鏡頭抹布、相機手帶、USB資料傳輸線、說明書、主角Lytro相機。

先講一講這Lytro相機的基本設定,1100萬像素配搭一枚f/2的恆定光圈鏡頭,8倍光學變焦(等效焦距即是35-280mm)。

機身上只有兩枚實體按鍵及變焦環(算是環嗎?!),包括一個快門及一個開關鍵,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操作相機界面的按鈕,靠手指在觸屏上的四個基本動作來完成,就是「往上往下往左往右」撥的動作。

機身為鋁制的金屬外殼,拿上手的話手感真的還不錯,也挺實在的。

長條型的設計,沒有多餘的按鍵,是特意要跟傳統相機唱反調來突出自己嗎? 這我就不作猜測了,可能是follow一種「簡化生活」的概念吧。

但是,習慣了傳統相機設計的我們,使用Lytro會覺得不順手嗎?其實也不會,還挺自然的,可能拍攝方法跟「開關電筒」沒太大分別吧。

Lytro還支援手動曝光,iso可在80-3200之間手動調較(當然也只援自動模式),快門速度也同樣支援由8秒-1/250秒的手動及自動調節,對拍攝來說非常方便及可用途性變得更多。

一個硬件上的要害可能要數LCD屏的質素,在2012年的今天看起來還挺可憐的,跟筆者N年前的彩屏手機螢幕沒兩樣。

這個問題其實還挺麻煩的,對於想即時重播剛拍的照片,在重播畫面裡點擊相片的不同位置進行「焦點轉移」確實有點困難。

下圖為收藏起來的USB接口位,只要接上電腦,打開Lytro的內置硬碟,就可以找到lytro的預裝software 安裝程式。

下圖為快門鍵及變焦「紋」,只要向左向右輕輕一撥就可以進行變焦。

試玩完後簡單講講Lytro有什麼好的或是壞的地方

好的地方:

– 全新光場技術,打破傳統攝影框框

– 金屬機身,手感很好

– 容易操作,拍攝過程流暢

– 可以不用對焦就按快門,外表不像相機,進行街拍一流

壞的地方:

– 畫質稱不上好

– LCD屏的質素不堪入目

– 專用格式 (這個當然是無可避免)

– 分享照片到網上有點麻煩,暫時只能先透過upload上Lytro的網頁(也可以分享到你的Facebook timeline上)再進行分享


後記:

對於還未太熟悉這台Lytro的讀者朋友,可以參考這篇Lytro相機文章溫故知新一下。

這台Lytro雖然是一種攝影技術的突破,但有一些使用動作其實跟傳統相機沒什麼兩樣,仍然有光圈、快門、ISO、對焦、變焦等等大家熟悉的設定,什麼,你說Lytro相機可以對焦?!

對的,Lytro相機仍然需要你手動去選擇對焦點,對於一台聲稱可以事後選擇對焦位置的相機來說,這確實是有點怪怪的。

要製造出更好玩的「前後景焦點轉換」其實不難,只要前景放得更接近相機一點,後景在較遠的位置即可,就這點來說,跟傳統攝影的景深理論好像一樣,但當然,傳統相機就不能在電腦裡再選擇中焦位置了。

就實用性來說,現在已經支援在facebook上讓朋友點擊照片玩玩「轉焦」,已是不錯的理由去買這台「相機」,但就「相機」來說,筆者自己也有些建議給Lytro,例如LCD屏幕的改進、照片的質素、更方便的讀取方法、配件上的支援(例如可換特別用途的鏡頭、腳架孔、外置閃光燈等等…)。

最後記得看看Lytro最近流出的更新資料

放幾張Sample出來讓大家玩玩「焦點轉移」

最近對焦距離有1cm,可以製造更有趣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