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攝影師訪談〕周志輝
街頭攝影師訪談系列,本篇要跟大家介紹的攝影師叫做「周志輝」,出生於香港,目前定居美國。這位攝影師是我前陣子在網路瀏覽一些街頭攝影作品時無意間看到的,看過很多街頭攝影的作品後覺得大致分兩種,一種是紀實型,用照片純作記錄,在構圖上不會有太多琢磨,以畫面中的故事為主,另一種是創作型,以街頭的畫面當底,透過後製及刻意的構圖變成比較偏向創作的影像,我覺得周志輝的作品在兩者之間,他藉著街頭實際的模樣並透過構圖拍攝出很有詩意的畫面,每張照片的光影,構圖及張力都很棒,值得細細慢慢的欣賞。
請介紹一下你的背景
我是周志輝,成長於香港。大學時代於美國 求學,畢業後定居於美國。對於攝影的興趣要追遡到小學的時代。當時母親是繪畫興趣班的導師,舅舅也是從事室內設計的行業。耳濡目染,再加上當時美術科老師的鼓勵,對繪畫開始產生興趣。但這只維持一段很短的時間,很快我便發現自己沒有太多創作上的天份。往後中學,大學和出來工作後也再沒有接觸過關於藝術這方面的東西。二〇〇九第一次接觸攝影,透過取景器來看這個世界,把線絛和圖形重生的組合, 讓情緒投射在影像,希望讀者能透過相片看到我的想法,或引伸不同的聯想。
The Americans (暫名) 是一糸列以街拍為基礎的相片。光明之下有陰影,黑暗之中有微光,人生不會只有永夜,只有最漆黑的夜空,才可以見到閃爍繁星。無論你身處的社會有多不公平,政府有多麼腐敗,或許你不能改變這個荒謬的世界,但你卻有能力改變你自己。
街頭攝影對你的意義?
對於街頭攝影的介定有點模糊,Candid(坦率,不做作的)應該是較貼切的形容詞。我想Candid就好像帶畫板出外素描一樣,比較需要的是良好的觀察力,對週遭事物敏銳的觸覺。但這些對我來說並不重要,我不希望把創作局限於一個空間。無論是旅遊,風景,人物,抽像等各類型,只要是生活上會遇到的,都會成為我的題材。
為什麼喜歡街頭攝影?
街頭攝影能給我一個較大的創作空間,其次是不用什麼器材或道具。穿梭於橫街小巷也是最容易去了解一個陌生的城市。
你如何形容自己的攝影風格?
我不是讀藝術出生的,攝影年齡只有三年,家中更是一本關於這些方面的書籍也沒有,所以對於有那些攝影風格我都不太曉得。我心目中的風格並不是一種手法,色調,甚或是相機的品牌。我認為風格是建立於自身的思想,每人都應該能獨立的去思巧,讓別人從作品中認識到自己,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在影象上才能擁有個人風格。至於型式上的手法,則能吸引讀者觀看的興趣,兩者應該作出適當的平衡。在型式上我還是不斷作出不同的嘗試。
最喜歡的街頭攝影師, 為什麼?
就好像聽歌一樣,能打動我的都是好歌,我不會太在乎誰唱的。平常也是透過500px或Facebook的攝影群組等平台來瀏覧其他人的作品。看到有啟發性或喜歡的照片便標籤起來,所以基本上每個人都是我學習的對象。其他知名的攝影家的作品反而比較少留意。我不太想受到他們的影響,看太多反而成為束縛,自己去摸索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最滿意的一張作品是哪一張?背後的故事是什麼?
我倒沒想過那張作品特別滿意,不滿意的反有很多。我甚至不太知道自己喜不喜歡攝影,現在還是不斷的摸索與嘗試的階段,看看自已在這方面的能力與界限在那裹,或許有一天發現再沒有進步的空間便會離去。所以我看到的只有自己作品不足之處。
街頭攝影時遇過的困難
在洛杉磯街頭攝影的困難應該是洛杉磯街頭根本沒什麼行人吧!除了Downtown, HoIlywood和Santa Monica等有限幾個地區,你看到的只有車潮。街道的規劃也過於整齊,欠缺了一種大城市的凌亂美。其次就是安全性的問題,行走在Downtown的街道絕對比美國宣稱的邪惡國家好不上那裹,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整條街都充斥流浪漢,遠遠便能閒到惡臭,不難發現地上的針筒,晚上更會看到一個個蓋起的帳篷, 變成一個無人敢進去的地帶。至於其它到過的城市,印度是攝影的天堂,好像每秒都會有有趣的事發生。北京的橫街小巷值得溜漣,感覺真實而充滿生命力。台灣的街頭感覺親切,隨便一個路人也能閑話一會。
街頭攝影時遇過的趣事
最有趣應該是讀者看到作品時的不同想法吧!其次是回想攝影初期背著沉重的腳架去街拍也頗為有趣。
對想要開始街頭攝影的朋友說的話
想拍便拍吧!勇於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習表達心裡的感覺,透過鏡頭認識別人,也讓別人了解自己。
下面是周志輝的臉書鏈結,裡面有很多很棒的作品,可以去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