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學生,看得見的赤子情
看不見的學生,看得見的赤子情
日本視障學生變攝影師 以心為眼捕捉最美一刻
來自2008年7月21日明報國際版
【明報專訊】要拍出具感染力的相片,技術、器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攝影師的一顆心。日本一群嚴重弱視甚至失明的學生,憑藉感官與直覺,「以心為眼」,彌補身體缺陷,成功透過攝影,呈現他們對生命與環境的熱愛。他們早前舉行的攝影展更備受好評,無瑕的赤子心,感動了無數陌路人。
一枚內藏小鈴鐺的乒乓球,隨着兩個視障少年的球拍舞動,靈巧地在球桌上來回躍走。站在一旁的18歲失明青年明城裕(Yutaka Meijo),屏氣凝神,穩穩的拿着相機,靠耳朵和直覺靜待按動快門的一刻。他說﹕「我靠聲音拍照,儘管只是一種感覺。時機一到,我就會毫不猶豫地按動快門。時機可一不可再,這是我拍攝的秘訣。」
自小失明的明城裕(右),在攝影展中替朋友拍照。他表示,自己靠耳朵和直覺拍攝
靠耳朵判斷距離 以感官注意周遭
明城裕是橫濱市立盲人特別支援學校的學生,他與22名嚴重弱視或失明的中、小同學,在62歲攝影導師菅洋志(Hiroshi Suga)引領下,走進攝影世界,並憑一輯輯自然而真摯的照片,備受日本國民注目。
這些學生拍下的照片,包括8歲失明女童永井咲生(Saki Nagai),根據1歲弟弟的呼吸聲,拍下他熟睡的照片,充分流露出她對弟弟的愛;小六的小澤健太,拍下火車的動感,令人彷彿聽到火車聲、感受到列車疾馳的風;愛好歷史的鶴井孝大,拍下在長野歷史名城松本城生活的祖父;小五生小野裕太,則拍下鄰家女孩的面容。
12歲的上野裕太(Yuta Ueno)說﹕「我靠耳朵判斷物件的距離。我雖然對顏色全無概念,可是當我拍照時,我會充分利用想像力。我不在乎什麼東西會被攝進鏡頭,拍照充滿趣味,我特別喜歡鬆開快門的一刻。我喜歡拍下我的朋友,媽媽告訴我,我照片裏的朋友都掛着笑臉。」
14歲的鶴井孝大(譯音)上月在攝影展中站在自己的作品旁微笑地表示,攝影幫助他建立自信。
14歲的吉田貫名(Kanna Yoshida),隨時隨地都帶着相機。嬰兒時期就喪失視力的她表示,攝影可以「呈現」她心底的記憶﹕「我拍照時能夠更真實地留住情景記憶。我喜歡拍攝人物,尤其是孩子。」
其中一名學生攝影師石原知幸的44歲母親史美稱,兒子僅能感受到一點點的光,在接觸攝影前,對身邊事物毫無印象,但「如今靠感官,重新清晰地注意到周圍的事情」。
永井咲生的父親說﹕「儘管咲生看不到她拍的照片,但她確實喜歡拍照。她獲得許多讚賞,傳媒也讚賞這班學生的作品。我認為這對她來說,是很棒的事。」
「照相機打開了他們的世界」
鶴井孝大的母親惠子道﹕「照相機打開了孝大畏縮不前的世界。」孝大也表示,攝影有助他建立外出與人交談的自信。「無論我未來從事什麼工作,我希望一生繼續攝影。」
將攝影帶給這群孩子,並使他們衝破視障的菅洋志說﹕「生命裏沒有東西是受限制的。儘管孩子確實存在缺陷,但他們並無遺憾。」
*********************
名師引領‧體會攝影
橫濱市立盲人特別支援學校,是由幼稚園到高中的“一條龍”學校。2006年2月,這所學校獲攝影師學會贊助,開辦“接觸攝影”課程,本來只是為讓學生體驗攝影的滋味,然後在校慶展出他們的作品,未料卻有意外收穫。孩子接到相機時,不少人都是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幾乎連拿都不會拿。
菅洋志說:「最初當我叫他們拿起相機,有些人會把相機前後或上下搞錯,有些人的手又會擋住了鏡頭。我必須教他們,凹凸不平的那邊是攝影機前面,以及感覺快門在哪兒。」
菅洋志給孩子的,並非當今流行的數碼相機,而是要入菲林的傳統相機。他教他們運用聽覺等,去彌補視力缺陷,又教他們用手指去吸引拍攝對象的注意,才按動快門等技巧。一待他們學懂怎樣拍照,就給他們每人分發一部用完即棄的相機,要他們按個人喜好,拍攝喜歡的事物。
身為屢獲殊榮的攝影師,菅洋志也想不到兩週後所見到的學生作品,竟會令他喜出望外。學生拍下的照片,有朋友、家人,還有動物、風景或火車等,既有動感,也有特寫。
菅洋志憶述說:「我脫口讚歎叫道‘他們真是天才!我從事攝影40年間,從未見過這樣觸動我的作品。」去年起,菅洋志先後在橫濱、東京等地公開展出孩子的作品,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及後,他又自資將學生的照片結集出版兩輯《兒童攝影師》,很快便賣出逾7000冊。
菅洋志感受得到,這群學生是憑“心”去拍照,透過照片清楚有力地表達他們的感受。「他們學得挺快,他們的照片感染力確實令我讚歎。那超乎了普通人的普通作品。他們讓我再次認識到用心拍照的重要。」
捕捉亞洲風情:菅洋志
‧菅洋志(Hiroshi Suga)1945年在博多出生,日本大學藝術系攝影專業畢業,現任日本攝影師協會理事。
‧善於以寫實模式捕捉亞洲的風土人情,以及拍攝食物特寫。
‧分別於1977年和1984年,榮獲“講談社出版文化獎”攝影獎,1998年榮獲“東川獎國內作家獎”。
‧曾舉辦多次個人攝影展,另有攝影集如《魔界‧天界‧不可思疑‧巴厘》、《博多祇園山笠》、《大日光》、《巴厘‧超夢幻界》、《緬甸黃金》、《湄公4525km》等,作品甚豐。
*********************
今天看到一則有趣新聞,想起兩年前舊同事的這篇報道,故事的重點不是相片本身,而是「攝影」這回事落在不同人身上,到底會開出什麼的花,結出什麼的果?想起當年同事很用心機寫這篇報道,但點擊率卻是一般,在這裡重新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