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mples

Photo by Caitlin Regan

你有見過照片裡模特兒的面上長暗瘡嗎?很少吧?這當然不是因為天生免疫,而是攝影師把他們面上的瑕疪修補了,你也會這樣做嗎?還是你會選擇站在反對的一方,批評這樣做法過份刻畫標準美態,失真,沒有”Capture the moment”的攝影意義?

來自攝影師Frank Multari的分享,以過來人的身份,解釋攝影師後製面容的原因:不讓觀者被無關重要的身體瑕疪所分散注意力。

據攝影師所說,攝影,尤其商業/藝術攝影,是透過展示主體的特質,表達拍攝者的想法或某種概念的過程,所以不應讓觀者被無關重要的元素分散注意力。所以,以拍攝人像為例,由背景、道具、衣飾等都需要經過選擇,不會讓這些配角搶去主體的風頭。

以同一個概念應用在人面之上,通常最能表達攝影師的拍攝概念,或者展現模特兒個人恆久本質的部位,會是雙眼。而會分散觀者注意力的東西,便是面上的瑕疪。所以攝影師的工作是讓觀者注意力落在雙眼之上,例如使用淺景深突出雙眼;同時需要移除會分散注意力的東西,通常就是以後製解決。


紐西蘭歌手Lorde在某次表演後,發現部份自己的相片被後製走面上的瑕疪,也觸發了原文作者提出攝影需要後製的話題。

這種後製手法,常被批評為失真,讓後製主導畫面,失去攝影的意義。但想深一層,如果所謂「真實」的畫面是以人眼所見為準,那相機本來就是導致失真的工具,因為人眼所見的畫面會被相機限制 (如相機動態範圍不及人眼),反之後製可以成為填補人眼與相機差距的工具 (如以後製HDR增加相片的動態範圍)。

同時讀者都會意識到,上述的攝影概念不再是”Capture the moment”,沒有「當下」的規限,更多是展示模特兒的恆久本質。所以移除面部瑕疪如暗瘡、黑眼圈等暫時性的瑕疪,反而更能還原模特兒最真實的一面。

其實攝影的光譜很闊,絕對容得下”Capture the moment”以外的攝影概念。與其質疑他人的做法,倒不如確立和堅持自己的拍攝概念或風格,讓自己更有進步可能,最重要是拍照拍得更輕鬆快樂。

Source: Petapi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