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屋邨日常:「三支香」的美
梨木樹邨
遠看,公共屋邨是秩序整齊的建築群。走近細看,在簡潔鮮明的建築點線之中,是一個又一個獨立的生活景象,這是人與建築之間的關係。
每當晴空高掛之時,一種屬於屋邨的日常畫面就最常出現,這是俗稱「萬國旗」的晾曬文化。「萬國旗」以多種形態出現,有時在遊樂場上,有時在大廈的公共欄河之中,當中以懸掛在半空的晾衫竹最有親切感。
瀝源邨。
設計上的正式名稱為「插筒式裝置」,在住宅單位的外部有幾個入牆插孔,尤以舊型公屋最為常見。由於插孔數目以3個最為常見,加上居民利用這幾個小孔把掛滿衣物的晾衫竹伸出大廈的半空時動作如插香般,因而俗稱為「三支香」設計。由於居住密度高,一幢大廈過百戶家庭的「三支香」畫面相當壯觀,正是公共屋邨獨有的風味。
來稿(圖、文):William @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
順安邨。
早在60年代建成的蘇屋邨已找到「插筒式裝置」蹤影,由1964年出現的第三型徙置大廈開始也成為了大部份公屋的標準晾衣裝置。圖為蘇屋邨綠柳樓,5支香。
記得蘇屋邨部份單位是有6個插孔的,而第三至六型徙置大廈及廉租屋邨就以3個孔為最常用設計。圖為蘇屋邨荷花樓,6支香。
白田邨。
欣賞「三支香」的一種平凡美,是隨機組成的視覺藝術。風中的千色衣裳,可以是色彩的拼湊。圖為梨木樹邨。
如海中的風帆在飄揚,可以是抽象的靈感。只要加一些想象力,「三支香」也變成了有生命力的日常畫面。圖為梨木樹邨。
往後出現的標準設計大廈如雙塔式、工字型等,就以4個孔最常見。除了房委會的屋邨,房屋協會旗下也有些採用「插筒式裝置」,不過比例上沒有前者般多。圖為興華邨。
無論是少至2個抑或6個孔,都一一被統稱為「三支香」。這種「三支香」設計風行數十年,直至90年代初期的和諧式公屋也可找到其蹤影。圖為湖景邨。
葵盛西邨。
瀝源邨。
葵盛西邨。
不過「三支香」設計也為人詬病,在使用時較容易失重心而造成意外。圖為梨木樹邨。
約於2013年開始,舊型屋邨晾曬裝置陸續更換成固定金屬晾衣架,取代傳統的「三支香」。圖為梨木樹邨。
彩雲邨。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影像」。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