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紐約時報一篇報導,關於一班夜間深海潛水客與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合作的故事。他們在夜間拍攝到深海魚類相片,交給博物館的科學家鑑別,結果出乎意料地連科學家也聞所未聞,大家對雙方的發現同樣感到驚訝,但同時也打開了另一道科研大門,出現民間與學術界合作的有趣事件。
已安靜一段時間的 Polaroid,近日推出了新產品 Polaroid GO。新產品標榜的不是加入更先進功能,而是賣「細」。新設計不僅將機身體積進一步壓縮,同時也將相片相應縮小,有點像另一個牌子的「mini 」。新的設計,會否吸引到未曾試過 Polaroid 滋味的新用家?
近日美國南加州發生一件「低清相片救人事件」,一名登山客在登山時迷路,線索僅餘在 twitter 上沒GPS 座標的低解像度相片。洛杉磯縣警局將相片廣傳至社交媒體求助,希望有其他登山人士憑相片的地理環境找到失蹤者大約位置。結果真的有神人相助,憑衛星技術找到失蹤者,令人嘖嘖稱奇。
電影製作使用的綠布幕技術,相信大家都不感到陌生。不少電影製作都靠一個廠景拍攝演員動作,再導入背景合成。近日日本 Netflix 對外公開了一門技術,可以在製片廠內讓演員在一個可同步換背景的屏幕演出,再實時同步拍攝,不用合成,為後期製作節省時間及成本邁出一大步。
最新一屆的世界新聞攝影 2021 結果已經公佈,年度相片由丹麥攝影師 Mads Nissen的《首個擁抱 (First Hug)》奪得。相片展示巴西一名醫護員隔著防護套與病人擁抱的相片,標誌著抗疫艱難的2020年,極具時代意義。此外還有多輯單張組別及專題系列獲獎作品,可供大家細心欣賞。
Canon 最新公佈新機 EOS R3 的開發新聞,新機標榜超高速的 30 FPS 連拍功能、採用全新的背照式層疊 CMOS 以及 DIGIC X 數碼影像處理器。三大品牌的旗艦數碼無反機競技賽,終於集齊人馬。
《國家地理》雜誌與會德豐地產第四度合辦全球攝影大賽「2020 國家地理會德豐香港攝影大賽」,開放予 16 歲或以上的攝影師參加,得獎作品已作公佈,並會於北角 WLAB 及尖沙咀「海港城‧美術館」公開展出,公眾可免費入場參觀。
在數碼影像製作當中,有部份人非常專注於使用 3D 軟件去創作「相片像真影像」。近日一位數碼影像製作者 Blitter 就靠免費的 Blender 3D 軟件製作影像,真實度就像在社交媒體常見的少女自拍一樣幾何亂真,近日他接受 80.lv 訪問分享他的創作心得。
凡有相機更新消息,無論是純綷是靭體更新或規格改動,生產商都會借機製造點噪音引起用家注意。但近日卻出現了例外事件,Sony 無聲無息地增加了兩個「新」型號,分別為 A7R IIIA 及 A7R IVA,均是多了 A 字。官方全無相關公佈,若非有網媒小心眼,根本不知有此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