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倫敦攝影師 Alan Schaller 的黑白街頭作品系列「Metropolis」,便能感受到一種寂寞的感覺。他利用光與影,把觀眾帶進城市的核心,希望以形狀、光線和抽象的背景,去探索和表現生命。
1893 至 1897 年間,仍是個 19 歲學生的 Carl Størmer(1872-1957)將間諜相機收在衣服裡,在挪威街頭一邊散步,一邊偷偷拍下近 500 張街拍照片。他將相機隱藏在上衣,鏡頭對準鈕門,再用繩子綁著快門鍵,只要在褲袋輕輕一拉繩子,就能拍下照片。
比利時攝影師 Manu Grinspan 認為每條街道都有獨特的故事和氣氛,於是在世界不同城市選出他最喜歡的一條街道來拍攝,組成「1STREET」系列。作品多數在黃昏或晚上拍攝,繽紛的霓虹燈展現了充滿電影感的街頭夜色;拍攝地點包括西班牙巴塞隆拿、法國巴黎、以色列雅法。
攝影師 Ritzo ten Cate 由去年夏天開始,展開了「Caught In The App」系列,在繁忙的街道任由注視手機的路人跟他撞上,再拍攝他們將注意力由手機拉回現實世界那一刻茫然迷失、空洞的眼神。
來自美國加州的街頭攝影師 Rinzi Ruiz,善於在鬧市中捕捉光線,利用光影在作品中呈現獨特的線條。攝影師在訪問中表示,他的拍攝風格受到居住環境影響,例如他之前住在經常烏雲密佈和下雨的西雅圖,跟天朗氣清的加州相反,所以當時的作品就未能善用陽光了。他又說:「機會就在你面前,視乎你用來做甚麼」。
「他們來了又來,拍攝相同的景色、相同的甫士、相同的構圖」站在西環海濱,意籍攝影師 Pierfrancesco Celada 如此說道。準確來說他所處的地點是名為「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的地方,但如此形容可能難以勾起印象;換個講法叫做「西環碼頭」、「西環天空之鏡」,又或者英文「Instagram Pier」,腦海卻能立即浮現畫面,因為有太多人在這裏拍攝過相同的影像,在社交網絡隨便搜尋都能看到。
「西環碼頭」本名為「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位於香港島石塘咀干諾道西與山道之交匯處以西的海旁。意籍攝影師 Pierfrancesco Celada 在 2016 年 11 月開設了一個名為「insta_pier」的 Instagram 帳號,幾乎每天都會紀錄一個個來到西環碼頭的市民。
利用路邊小水窪拍攝天空之鏡不是新奇之事,但攝影師 Guido Gutierrez Ruiz 強調他的作品都以智能手機 Nexus 5 拍攝,證明不一定要昂貴器材才能拍攝出吸引的作品,每人都可以簡單地透過照片表達自己的世界。
畢業於加州藝術學院的攝影師 Ryan Weideman 在 1980 年前往紐約,本身是要成為一個街頭攝影師,但為了交租,他受到身為的士司機的鄰居的啟發,自己也成為了一個兼職的士司機,每逢周末的 5pm 至 5am,的士車廂就是他的影樓。
來自澳洲,在 2011 年搬到洛杉磯的年輕攝影師 George Byrne,最近創作了他的「New Order」系列,展現洛杉磯在熱鬧繁囂以外的另一面。畫面由柔和的色調、幾何線條組成,看起來就像一塊塊七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