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圖是決定一幅攝影作品優劣的第一步。當中不涉及高深光學原理之餘,一幅好的構圖,甚至是讓人覺得「漂亮」的唯一元素。要學構圖,最基本的就是學習三分法則。所謂三分法則,即把畫面劃分成9個等分,成為一個「井」字。筆者在下面會用不同相片進行詳解:

三分法則最常用於拍攝人像,就是將畫面分成「上」「中」「下」或者是「左」「中」「右」三等分。三分法則的原理是,人們的目光總是自然地落在一幅畫面三分之二處的位置上,將你拍攝的物品放在這些位置,效果會比位於中心位置更好,更能抓緊人們的眼球。

攝影時,如何可以將主體安排在這4個分割點附近,就可以更好地發揮拍攝主體在畫面上的組織作用,令周圍的景物協調感和聯繫感加強,視覺效果更好。

和閱讀一樣,人們看圖片時亦習慣先由左向右移動,視線經過運動,往往視點落於右側,所以在構圖時把主要景物、醒目的形象安置在右邊,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如上圖的小朋友,筆者拍攝時就刻意將他移到了右上的點。

至於拍攝風景照時,三分法則亦可大派用場,例如是下圖:

筆者在這相片,中亦刻意將情侶以三分法則,放到畫面的右上角去,令人們的焦點在掃視芒草群後,落右上角的一對情侶身上,同時亦以他們做比例尺,影出整個原野的浩瀚。

如果拍攝的重點是大地或水面,地平線一般位於上部三分之一處。相反,如果興趣點是天空,則可以把地平線置於下部三分之一處。總之,讓主要部位佔據絕大部分畫面,這樣的照片會具有最佳的視覺感受。

有時在我們看到的場景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被攝主體,但往往由於主體周圍雜亂的環境,而分散了觀衆的注意力。結果主體的吸引力就被削弱了。

因此在風景照拍攝中,三分法則亦非常用,例如上圖,筆者在張家界武陵源景區所拍攝石灰岩(這景點「開門見山」),到訪的時候正值下午4、5時,陽光剛好射在中間的石灰岩上,兩旁的暗位襯托出中間被陽光照射的石灰岩。拍下它的時候我除了運用上三分法,亦同時考慮了光線的運用,令整幅照片的立體感強得多,想象一下如果畫中前後的石灰岩光線都是一致的話,拍出來的畫面就平平無奇得多了。光線令整幅照片有了一個明顯的焦點,並將觀衆的目光由此出發引導至整個風景。兩旁的暗石灰岩形成一個天然畫框,從而使中間的山岩更爲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