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blog 遠征世界的盡頭] 秘魯(3)比登天更難的天空之城馬丘比丘
如果來南美洲只能去一個景點,99%人都應該是選擇馬丘比丘。這個見證印加帝國輝煌歷史的神秘古蹟,應該是全南美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如從香港出發,最快路程如下:
香港往美國或歐洲轉機前往秘魯首都利馬(假設只停一站而非兩站,包含最短轉機時間27小時)
利馬往庫斯科(包含轉機時間最快4小時)
庫斯科往馬丘比丘山腳的熱水鎮(火車最快4小時)
坐巴士上山前往馬丘比丘(包含排隊時間最快1小時)
(馬丘比丘旁邊的山峰)
說是天空之城,應該是指要前往比登天還要難。在交通發達的今天,世界上竟然還有前前後後最快要近兩天時間才可以去到的地方。這樣偏僻的景點你以為沒什麼人只有草泥馬?
實情是這樣:基本上是全個南美洲的遊客都湧來了馬丘比丘,人應該比旺角還多。拍攝馬丘比丘,最難拍到的不是煙雨迷離、日出日落之類,而是拍出無人的古城。
去這麼遠的地方,帶什麼器材往往是一大難題,帶太多會成為負累,帶太少的話,去到現場就會後悔了。來到馬丘比丘後,筆者才發現千挑萬選了3支輕便的f/4L鏡才是正確決定,焦距由16到200 mm,由遠距離Zoom近拍攝印加的巨石建築、中距離拍攝古蹟內的草泥馬、到使用超廣角拍攝浩瀚的風景都無任何問題。
(筆者去的時間在早上,有幸拍出被雲霧圍繞的山城)
千辛萬苦來到馬丘比丘,當然是要在Facebook打卡呃Like吧?EOS 6D的GPS功能可以為相片加上GPS數據,用Wi-fi分享到手機後進行Facebook share同location tag都更加方便。咁就可以即時和朋友分享你在馬丘比丘拍攝的高清相(比手機拍攝的相片呃Like數目當然也是更多…呵呵)
來馬丘比丘的遊客有很多不同理由, 有人因為聽了這裡是吸引日月精華的最佳位置而來(還常常有外國人因此在這裡裸奔);亞洲人來看,很多則是因為這裡是宮崎俊動畫《天空之城》的藍本城市;有人純粹只是來看這裡的美景,以及希望了解印加帝國的輝煌過去;亦有人想知道,到底為什麼這座城市會突然在歷史洪流中無聲無色地煙沒?
西班牙在1532年征服祕魯後,幾乎將印加帝國的古城通通移平。惟獨是佔領近400間年,這座在山峰之巔的古城卻完全沒有被西班牙人發現。直到美國人Hiram Bingham於1911年在當地農民帶領下,才重新發現這座古城。他以「失落的印加城市」這個吸引人的名字作為他考古報告的第一本書的書名,書本推出後震驚全球,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更在1913年,用了整個4月刊來介紹馬丘比丘。而馬丘比丘的4000多件古蹟遺物,被他強行以學術研究為名帶回耶魯大學。儘管祕魯政府長期要求,並與耶魯大學追討多年對簿公堂,這些文物大部份至今仍然未被歸還。
馬丘比丘座落在自然天險屏障中,據說馬丘比丘背後的山的輪廓代表著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臉,如果你將相片向左面轉90度的話就看得到了,而山的最高峰「瓦納比丘」(上面相片正中間位置)則是他的鼻子。印加人認為不該從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從周圍尋找分散的石塊來建造城市。座落在三面陡峭之上,城市經常被雲霧環繞,由站在城市之中一刻就已經感受到這種氣勢。
(在維護古蹟的工人,對比之下可見石塊之巨。使用70-200遠攝鏡的好處,就是可以於遠距離不影響工人(及不被發現)的情況下,慢慢構圖去進行拍攝)
對現代人來說,馬丘比丘仍有三大謎團未被解開:
謎思 1. 城市位於山頂上,由大批巨石堆砌而成,但到底如何將這些巨石運到山頂?考古研究發現,在印加帝國最鼎盛的時代,印加人也沒有發明過鐵制工具和帶輪子的運輸工具。而在南美,最大的牲畜是只能負重不過20公斤的草泥馬,到底這是大石是如何運上山頂?
謎思 2. 馬丘比丘的一些石頭建築連灰泥都沒有使用,完全靠精確的切割堆砌來完成,修成的牆上石塊間的縫隙還不到1毫米寬。在沒有器械的情況下,如何精準切割這些巨型石頭並組裝起來?
謎思 3. 「馬丘比丘」在印第安語言中的意思是「古老的山巔」,而馬丘比丘也是後人給它的稱呼,真正名稱已不可考,這座城市是突然之間被荒廢,至今卻沒有歷史記載,史學家對原因亦無定論。
馬丘比丘由三個組成部分:神聖區、南邊的通俗區,祭司和貴族區(居住區)。
(南邊的通俗區,房屋被建在緩坡之上)
(神聖區的大廣場,所有祭典和節慶都在此舉行)
(祭司和貴族區)晨早帶著雲霧的天空之城,充滿著神秘和傳奇的氣氛,被雲半蓋的遺跡更有「天空之城」的感覺。
太陽神廟,靠近主城之巔,在此有很多不可思議的石雕,包括多塊模仿附近山型的石頭。這些石頭都是一整塊過不經切割,不知從何而來。
三窗廟,這3個窗口由左至右代表了印加人世界的每一個部分:地下、天堂和現世
印加的建築十分精準,這個精準反映出印加人對天文及星宿的掌握,例如由每年某日太陽光線穿過某扇窗,到某月某日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天上某顆的星宿。
印加城市典型的梯田建築
那現今的人對印加帝國有多少理解呢?就是,是馬丘比丘並非普通城市,而是類似羅馬莊園般的印加貴族鄉間修養場所,據估算,在馬丘比丘居住的人數在高峰時也不超過750人,而在沒有貴族來訪的雨季時就更少了。
由於沒有受到外界打擾,基本上整座城市被發現時都是完好無損的。除了是草搭的屋頂,那是後人再加上去的。
而曾經有中國風水專家來看過,也說馬丘比丘是絕佳的風水地。好風水是好風水,可惜城市是保下來了,但印加帝國最後仍是煙沒在歷史之中。馬丘比丘現時也是世界遺產,而它是因為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i)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
(iii)呈現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
(vii)包含出色的自然美景與美學重要性的自然現象或地區。
(ix)在陸上、淡水、沿海及海洋生態系統及動植物群的演化與發展上,代表持續進行中的生態學及生物學過程的顯著例子。
附錄:馬丘比丘的煩膠小火車
要前往馬丘比丘,如果你不想步行4日3夜的印加古道,唯有就是坐火車。但這段不過是30多公里的路程,竟然可以開了4個多小時,而且索價600多港元(單程),被喻為世界上每公里路程最貴的火車。而路上的火車背景音樂是每兩分鐘就重覆一次,下車時有不少乘客啍著音樂下車,筆者聽到之後望一望對方然後只有互相苦笑,再坐下去就要瘋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