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th01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世上最確定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有一死,但最不確定的,卻是「我們」死亡之後,無法肯定會遇上甚麼事。為甚麼人類這樣恐懼死亡,要忌諱,要逃避,已經有很多專家探討過,至於丹麥攝影師 Cathrine Ertmann 則以鏡頭,去紀錄一個人死後,身體將會面對甚麼命運,成為系列作品「About Dying」。

攝影師獲得奧胡斯大學醫院的病理學院許可,在隱去死者身份的情況下,進入停屍間、驗屍房、火葬場及其他儀式的舉行地點拍攝,而且她亦見證了,一個人在其死後逐步的分解,並真正的消失於世,在如此直接面對死亡的影像,會否紓解我們對死亡的恐懼與焦慮呢?

death02

death03

death04

在這個「6-hour-room」裏,死者會在布下躺著 6 小時,醫生會在期間檢查他,以在醫學上確定其死亡,例如不可逆轉的呼吸與心跳停止之類。假如「死者」沒有死去反而復甦,床邊的這條紅帶可以讓他召喚求救,雖然它在這裏從來沒有被使用過。

death05

停屍間。

death06

這位女士被發現死於家中,由於要確定死因,尤其有否涉及罪案,所以其屍體將要被解剖檢驗。之後她會從新穿好衣服,放進棺木。

death07

在死亡後 4 到 12 小時,肌肉會開始僵硬,甚至頭髮都會豎起。

在驗屍房的牆上有幅橫額,以拉丁文寫著「Here the dead help the living」,以此提醒醫生們這份工作的重要性,一個人死後所留下來的訊息與線索,可以幫助無數生存中的人。

death11

下圖腳掌紅色、藍色的痕跡,是死亡的印記,表示細胞已經停止工作,而血液則衝到身體最底部。

death12

在驗屍過程中,身體由喉嚨垂直剖開到肚,胸腔及腹中內臟都被除去作檢驗,另外腦袋亦一樣會被取走。

death13

完成後的清潔。

death14

一個男死者在封棺前被梳好頭髮。

death15

death16

醫院裏有間小教堂,會接收各個整理好、放在棺木裏的屍體。

Døren til verden udenfor lukkes inden en ceremoni.

在教堂裏,任何信仰的人都可以進行自己的禱告。面對死亡的無能為力,或許宗教是人們最後的救贖。

death10

家人來跟死者作最後道別。這個儀式跟香港 / 中式葬儀有很大分別,但原則卻是相同,都是希望讓在世之人,能夠與死者嚴肅送行,讓生者能夠好好放下,繼續往前行。

I kapellet siger to bekendte og en kusine farvel til manden i kisten.

death18

到了最後,屍體會在這個高達攝氏 450 度的火化爐中焚燒,直至化為灰燼,而骨灰則會埋在地裏、撒到海中,或是像華人放到骨灰龕。

death09

有一門學科叫「生死學」,關於死亡的探討,不一定是宗教意義的前世來生等信仰,更涉及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詮釋、對面臨死亡的準備、對送別儀式的思考等。既然死亡是我們每一個人必須抵達的終點,與其恐懼,不如坦率的面對,正因為預備好了死亡,我們才預備好了生存。

想觀看全部影像,可以按以下連結瀏覽。

About Dying (via Feature Sh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