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資本主義世界裡,我們對不同物事的認識和理解,很大程度都是來自主流傳媒和商家的灌輸。例如是顏色,是否男孩子天生都喜歡藍色?女孩子又天生都喜歡粉紅色? 1914年,美國報紙《The Sunday Sentinel》還曾建議媽媽們「給男孩用粉紅色,給女孩用藍色,以遵從習俗」。直到二戰以後,美國和其他地區才開始轉而給女孩用粉色,給男孩用藍色,證明人們對性別和顏色的觀念,都是近50多年才出現的事情。到底是什麼隱形的東西驅使這觀念形成?這亦是韓國攝影師Jeongmee Yoon希望透過這項攝影計劃所探討的東西

這個叫《粉紅與藍計劃》(The Pink and Blue Projects),是Jeongmee我最近工作的一個主題。透過計劃,攝影師希望探討文化偏好的趨勢,和不同文化、族群中孩子們的品味差別,以及性別的社會化與一致性。而再深一層,作品也牽涉到一些其他的問題,例如是性別與消費、城市化、消費主義全球化、新資本主義之間的關係等等。

計劃想法來自於他五歲的女兒,她愛粉色愛到恨不得只穿粉色衣服、玩的東西也全是粉色的。Jeongmee發現,在美國、韓國和其他地區,絕大多數女孩都喜歡粉色的服飾和玩具。這種現象無關文化背景,並在不同的族群中廣為蔓延。這恐怕是那些一心瞄準小女孩和她們父母的錢包,無處不在的商業廣告造成的影響?風靡全球的芭比和Hello Kitty等商品已經形成了時尚潮流。女孩子有意無意地被培養為穿著粉色以突顯女性化特徵的生物。

「在我為小女孩和她們的東西拍攝的照片中,甜膩膩的、糖果般的粉色物體充斥著畫面,揭示出無處不在的文化控制之下那種具象化的『女性化』和想被人看到的渴望。為拍出這樣的畫面,我搜羅出孩子們擁有的那些棉花糖色的東西並堆放在房間裡。」

「當我開始創作粉紅色相片時,我又意識到很多男孩都有很多藍色的東西。消費者受到指引去給男孩們買藍色的東西,給女孩買粉色的東西。就拿我11歲的兒子來說吧,雖然他似乎並沒有明顯地喜歡藍色多過其他顏色,但買衣服時他也只能從一大堆藍色調的衣服裡挑來挑去。賣給孩子們的衣服和玩具已經按照男藍女粉的標準分好了,他們的服飾玩具都跟著這種風氣走。」

「男孩物品和女孩物品的不同,也影響並區分了兩者的思考和行為方式。許多女孩玩具和書籍都是粉色、紫色、紅色的,和化妝、穿衣、烹飪、家務聯繫在一起。而大部分男孩玩具和書籍則是其他的形狀,是藍色的,同機器人、工業、科學、恐龍之類聯繫在一起。這種現象正如芭比娃娃熱潮一樣影響深刻。製造商生產出具有小女孩性格特點的擬人化小馬,它們有發卡、梳子、首飾,女孩可以裝扮小馬、給它們化妝。這一類迥異的兩性準則深刻地影響到孩子們的性別認同感以及社交學習。」

粉色其實曾是和男子氣概聯繫在一起的,它被認為是沖淡的紅色,是同力量關聯的顏色。進入20世紀現代社會後,人們開始講究政治正確性、男女平等觀念,這種性別同色彩的膚淺關聯被扭轉過來了。而今天,伴隨著廣告對消費偏好的影響,這些用色習慣已經成了世界範圍內的準則。

當女孩長大後,她們喜歡粉色的口味會改變。雖然直到上二年級前,她們還會對粉色非常著迷,但到了三四年級,就不再迷戀粉色了,通常會轉而喜歡紫色,再往後還會​​喜歡別的顏色。但不管怎樣,那最初的女性色標已被固定在她們身上了。

作者網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