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攝旅〕山丹的街頭小吃「炒撥拉」
旅遊時除了欣賞不同的風光名勝,小編同樣喜歡走進大街小巷體驗當地人的生活,因為這比起人造的旅遊點更加活生生地表現出當地人真實的生活文化。
這次來到甘肅的山丹,在當地人的介紹下,來到一條不起眼的後巷,一嘗當地獨有的街頭小吃「炒撥拉」。在網上搜尋「炒撥拉」也沒有找到太多資訊,原來這是山丹張掖市的著名小吃,在別的地方都很難找到。
走進這條後巷看見的就是一個個由紅色帳篷組成的小攤檔,每個攤檔中間都是一個特別闊大的煤炭風爐,食客就直接坐在旁邊的矮凳環繞著火爐等待享受美食。
坐好以後老闆娘就開始準備食材和調味料,擺放好在闊大的鐵盆子上。
「炒撥拉」其實就是炒羊雜,羊心、羊肝、羊肺、羊腸、羊肚、羊腰都可以食,食客可以按自己的喜好任意選擇。選好以後老板娘便從背後三輪車上的廚櫃取出食材。小編本身並不特別喜好吃羊雜,但千里迢迢來到這裡,當然也要嘗試一下當地的特色風味,所以最後每款也點了一樣。除了羊雜,還有洋葱、青椒等蔬菜配料,再加上孜然粉和辣粉等調味料所有食材就準備好了。
一開始導遊用國語說去吃用「chao bo la」的時候都沒有聽懂他在說什麼,原來「炒撥拉」這名字是形容這道小吃的製作方法。「炒、撥」是說把食材下鑊,用猛火爆炒,而最後一「拉」,就是把炒熟的美食送到盆邊食客的面前。這樣把食物送到盆邊不會輕易涼掉,炒的時候烟熏火燎,香噴噴、熱呼呼的,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下享用實在別有一番風味!
「炒撥拉」另一大特色就是它既不是用石油氣爐,也不是用電磁爐來煮,而是用上傳統的煤炭風爐,現場充滿著煤炭的烟熏氣色,不但更有氣氛,也彷彿為美食再添上一炒焦香。
更有氣氛的是這個風爐,靠人手攪動手柄,把空氣集中地吹向煤炭。
當食物炒得差不多的時候老闆娘便會攪動風爐,現場頓時火光熊熊、火花四飛,已經燒燙的滾油也立即搶火,老闆娘再把食材快炒幾下,一道熱騰騰的「炒撥拉」的做好了。
最後老闆娘把炒好的美食拉到鐵盆的旁邊,大家碗碟也不用就直接起筷享用!雖然這到菜用上不少油來煎炒,但出奇地吃起來卻完全而不油膩,配上孜然粉獨特又濃厚的香味,確實是一道美食,就連平時不吃羊雜的我都吃個不停!
在寒冷天氣下一家大小或是與三五知己,圍著爐頭一邊取暖,一邊享用美食確是一件賞心樂事,再加上一杯啤酒便完美了!(小朋友不要喝酒)
下一站,我們將去到金門土樓、伊朗和台中合歡山,有興趣參與我們旅程的朋友記得留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