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電視台的新聞報導,用 iPhone 加自拍棍代替傳統攝影器材
2015 年 9 月 30 日
據瑞士報章 Le Temps 的報導指,當地電視台 Léman Bleu 在今年夏天開始,給予每位新聞報導員 / 記者一個 iPhone 6 套裝 (附自拍棍或小型腳架之類),以拍攝預製及現場新聞報導,這種類似變化在之前的歐美報章已經出現,現在還影響了電視新聞,引起了相當熱議及爭論。
據該新聞總監 Laurent Keller 表示,他們不是第一間,事實上早有另一間北歐媒體已全面改用 iPhone,而使用它的好處是為輕巧,也有很高反應性,既可減低製作成本,亦可隨時隨地拍攝、播放、充實網上頻道等內容。資料指 2014 年時,美國的 Fox46 也曾嘗試過類似實驗,但很快就由於技術及經驗問題,質素過於業餘,最終取消了這個做法,想不到事隔一年,歐洲另一電視台就全面擁抱 iPhone / 智能手機新聞報導。
其實這種做法,或許可說與近年網路公民記者崛起有關,世界各國的騷亂、大型社會運動等,這兩年都會看到參與者自發的進行拍攝,甚至現場 Live 直播,由於觀眾很多都是在 Facebook 或 Youtube 收看,即使是 iPhone 亦已提供到足夠資訊及質素,反而最要緊是迅速、流動性、佔有地利 (放相機的位置),傳統電視廣播攝錄器材就明顯給比下去了。
但與此同時,質素依然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例如手機的夜攝、遠攝、收音能力依然有相當限制,有些較進階的網媒則會用 GH4 + Wifi 之類來平衡質素與傳播速度。另一個質素問題,就如很多報章出現「即時新聞」所湧現的新聞瑣碎化、無聊化、未經嚴謹審視化的惡果,在一個追求速度的新聞世界,只會越追越快,為了「充實」新聞,甚麼「馬總統看手錶」之類的「新聞」,或會變成影片出現。
無論如何,智能手機取代專業器材的浪潮,似乎會繼續反覆實驗下去……
熱門文章
「Hungry Planet」系列:走訪橫跨全球 24 個國家,拍攝世界各地的家庭到底吃甚麼
人眼到底是幾多像素?人眼 vs 攝影器材差異講解
[讀者投稿]Lightroom日系菲林調色(一) + Preset分享
Will it break? 外國網站實試 Pelican 箱到底有多「硬」
俄羅斯攝影師影像紀錄,日本關西最大紅燈區「飛田新地」的街景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