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狂轟記者圍拍正送院的消防員,掀起前線拍攝爭議
這幾天牛頭角淘大工業村迷你倉大火,焚燒了幾天,多名消防員殉職或受傷,成為香港人的焦點所在,上圖這幅照片於「現場 - 蘋果突發」上載後,引起相當大的爭議,很多網民批評記者妨礙救人、延誤救治會害死消防人員,如果要拍就應該用長鏡 (就像這幅照片所拍的方式),而不應圍拍。
當然也有反駁,表示正是這批前線記者與攝影師的努力,我們才可以在安全位置、於手機和電腦看到第一手資料,而從畫面來看,可見救援人員亦已把傷者送上救護車,「妨礙」一說有待確認等等。
無論你是處於哪一個觀點,這幅照片之所以尤其注目,背後正是千絲萬縷的原因而造成,例如︰
(一) 媒體的數量與搶收視習慣
一個攝影師在災場前線拍攝,人們會稱之為英勇,100 個攝影師湧去災場拍攝,就可能變成妨礙救災,這是很正常的反應。不單香港,世界各地的媒體數量越來越多,一部相機,一個網站,一個 FB 頁,就可以做記者做攝影師。這種畫面已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而在傳統媒體與網媒瘋狂搶「即時新聞」「即時點擊」的時代,照片不只要深刻,而且「全部都要」,坐在辦公室的老闆會問「為甚麼別家有這一張,而你沒有?」在前線拍攝的記者與攝影師,往往只能跟著大隊人有我有,也自然會不斷出現這些情況。
反正被鬧「X 街」的是前線,做媒體企業的,只是看收視看點擊,最怕沒有迴響吧?
(二) 消防與記者的形象差異
「英勇滅火救人的消防員」因工受創,相比起「為求照片不擇手段的記者」,兩者的形象落差自不用說,這照片的對比,不單是傷者 vs 記者,也是一種英雄 vs 反派的對比,即使攝影師也是在空氣很差、烈日當空、氣溫 34 度揹著相機長炮於災場日以繼夜的工作,但記者在香港形象不佳也造成詮釋上的強烈差異。
背後也涉及人們近年對於記者與攝記專業的質疑,例如某網媒企圖用桃色糾紛去抹黑受害者,又或刊出死者血淋淋的照片等,如 (一) 所述,人們對於前線攝影師與記者的信任不斷消失,人們「不相信攝記懂得讓路」「不相信只是少部份害群之馬」,而且在香港,對於媒體並沒有足夠而合理的約束制度,普遍人看不到如何平衡新聞自由與倫理,只能自己在 FB 累積忿慨。
(三) 制度殺人
這場大火已成為全港焦點,全香港人都在觀看事態發展,看消防員 (消防處) 怎樣應對。而根據歷史給我們的教訓,高層高官在此情況所考慮的,往往不再只是災場和救災人員,還包括公眾形象、媒體報導、內部評估等雜念,甚至會出現一些 (自以為) 讓大眾滿意而做的決定。當然我不是專業消防員,無法對今次事件下結論,但同樣情況其實也發生在媒體身上,正如 (一) 所說的制度使然。
而且公眾對於此照片的反感,某程度上也是一種對於無力感狀態的渲泄,正如我也只能在電視電腦前,為消防員祈禱,希望他們每一個都平安歸來,並為事件感到難過和忿怒,除此之外,還能做甚麼呢?所以哪怕是任何可能妨礙到救災的行為,在網上都會引發更激烈的迴響。不論是批評者、被批評者,都是在這個大環境 (制度) 下催生而來。也因此,即使攝影師圍拍傷者並非第一次出現,甚至已成業內常態,但人們的批評也更多。
衷心希望火災盡快結束,再無任何前線的救災人員、甚或記者與攝影師受傷,也願殉職的消防員能得安息,並盡快查出事件真相。
(截圖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