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轉載]德國藝術家 Thomas Ruff 關於攝影的創作獨特性、細節與深度觀念
(編按︰這是 2014 年的文章,原標題「Thomas Ruff 巴黎攝影博覽會座談」,內文談及相當多攝影藝術的意念與發展,很值得學習,特此獲授權轉載,上圖是有關座談會的截圖,而此影片可按此到 Vimeo 瀏覽,片長約一小時)
德國藝術家魯夫 (Thomas Ruff)於 1977-1985 年在 Bernd Becher 教授門下學習,是杜塞道夫學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 的要角之一。Ruff 對「攝影」媒材的特性十分著迷,常為了製作作品開發新技術,以各種新奇的方式探索攝影的可能性。近年 Ruff 完全不使用相機,融合不少抽象的成份。
上週四 Ruff 在巴黎攝影博覽會(Paris Photo 2014)與獨立策展人 Douglas Fogle 舉辦座談,在一小時的談話中回顧了 Ruff 歷年來幾項作品和他的想法,透漏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以下簡介 Ruff 的八個系列作品,並將本次座談轉譯帶入,回顧其手法與觀點。
◆ Photogram (2014)
傳統上 photogram 的作法是把實物放在感光相紙上後曝光,讓相紙留下這些實物的影子或輪廓;這樣的創作方式不需要任何相機。較早期的藝術家如 Man Ray 和 László Moholy-Nagy 做過許多photogram,是 Ruff 非常景仰的前輩。Ruff 對此十分著迷,希望藉由photogram引入抽象的概念,但上述傳統的作法有許多限制,如尺寸受制於相紙大小,物件種類和擺放自由度有限,最麻煩的是作品只能是黑白的,無法有顏色。
Ruff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用電腦與軟體製造了純虛擬暗房,虛擬光源,虛擬相紙和虛擬物件,用純暴力演算法將成像用電腦軟體算出來。如此他可以自行決定各個物件的形狀,大小,材質,透明度,甚至可安排物件在虛擬相紙上的移動軌跡。為此 Ruff 和德國 Jülich 超級電腦中心合作,使用 JUROPA 運算系統硬算出 20 幅 4 億畫素的 photogram,每幅資料量高達 18TB,運算耗時數週。
這些彩色數位檔案印在被 2.2 米寬的感光相紙上,該尺寸是 photogram 的世界紀錄;但 Ruff 不確定它們是否可被稱為 photogram,因為他沒有使用暗房和實體物件,此外創作過程上和 Moholy-Nagy 十分類似。關鍵的是,無論是傳統或 Ruff 的數位作法,人們觀看 photogram 時,只能看到物件的影子或影痕,而非物件本身。長久以來,Ruff 認為攝影是個很廣泛的媒材,有許多面向與潛力,他正奮力從中挖取出更多可能性。
◆ ma.r.s. (2011-12)
Ruff最愛 NASA (美國太空總署)的網頁,因為裡面有大量超高解析度且無版權的天文照片可以下載。事實上Ruff非常愛好天文與太空科學,因為它牽涉到人類的起源與未來;他高中畢業時曾掙扎大學要念藝術或天文。NASA 網頁中,近期讓他最感興趣的是火星表面的黑白照片。
Ruff 從未做過地景作品,他認為火星是個好起點,因為當代數位修片盛行,虛擬和真實間的界線十分有趣。這些火星黑白照片被上色處理,稍作傾角後,視覺上看似從飛機上所拍攝,而非從太空船 — 這樣的視覺感受,在現實中或許要數十年後才能實現。另外一系列土星的照片 cassini (2008-09) 也是利用類似的上色方法,添增畫面的抽象性。
◆ zycles (2009)
zycles 系列源於 19 世紀介紹電磁學的書本中所刻繪的磁力線。Ruff 認為這些純數學 3D 線條很特別,聯想到現代許多人透過電腦軟體創作,而軟體背後的電腦硬體,在微觀上則隨時保有這些無形的磁力線。 Ruff 藉由 cinema 4D 軟體描繪、拼湊這些線條,並噴墨印製在畫布上,試圖做出一些概念上在現今電腦數位照片之上的純數學圖像。
◆ Stern (1989)
Stern (star) 是一系列星空照片,但不是由 Ruff 本人拍攝。Ruff 大學畢業後感到有些無趣,認為藝術攝影沒什麼不好,但世界上有更多有趣的影像,像是科學相關的照片,如醫學和 X 光攝影等。他思索有沒有辦法做出一張最客觀的照片;最後找的答案是天文照片,因為人沒辦法去安排星星的位置。
當時他手上只有 35mm 相機和簡易的天文望遠鏡,但德國光害太多,無法製造他想要的畫面。他曾嘗試去租天文台的使用時段,但就算是專業天文學家租時段也要排隊排數年,只好放棄。後來發現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ies 已經以高解析度完整的紀錄了南半球的星空,Ruff 因而直接和他們買了這些底片的使用權。
因為這些照片並非由他本人拍攝,在此 Ruff 首次放棄了傳統「作者」的概念;這對他來說十分不容易,也引發了一些爭議,但這開啟了他往後許多系列的大門。
◆ jpegs (2004-07)
911 事件發生當時,Ruff 在紐約用底片拍了一些照片,然而底片過了海關後因不明原因損毀。因此 Ruff 不斷的在網路上搜尋 911 事件的照片。他發現許多照片因為檔案壓縮,品質很差。品質差的程度取決於 JPEG 演算法的壓縮率,壓縮率大者會帶有方格狀,每格由 8×8 畫素方陣組成的數位瑕疵。Ruff認為數位時代的照片沒有底片顆粒,而 JPEG 壓縮演算法造成的失真有點類似數位時代的顆粒缺陷。他認為數位照片的細微結構很有意思,並開始對 911 網路照片做了許多關於壓縮率的實驗。
他發現壓縮率越高,失真的效果越好;檔案放大後成功製造了第一批 jpegs 圖像。隨後他蒐集了世界各地具代表性的圖像作 JPEG 壓縮處理,許多和戰亂、災難有關,如伊拉克戰爭,海珊皇宮轟炸,柬埔寨屠宰場,大溪地人工島嶼等。當展示在牆面上時,效果和油畫有些類似:遠看是正常的畫面,靠近可看到失真 jpeg 方格(類似繪畫中的的筆觸),如果貼很近看,則完全看不出是什麼 — 只能看到數千個像素方格。
◆ nudes (2003)
nudes 是 Ruff 首次開始使用網路資源創作。他首先以關鍵字 “nude photography” 搜尋,但只找到 Peter Lindbergh、Helmut Newton 等攝影家的作品,畫面多半是採 19 世紀的男性眼光觀看女性身體的視角,對Ruff來說挺無趣。他因而開始搜尋 sex,fetish,porn 等關鍵字,馬上得到一堆令他既震驚又著迷的圖像,認為這些比藝術作品來的誠實許多。
這些圖檔畫質很差,Ruff 因而對其做數位變形實驗,橫向抹動檔案的畫素,最後得到一組來自網路,不清晰但又看的到內容的照片。
◆ Substracts (2002-03)
Substracts 是 nude 系列的延伸,取材自網路上下載的日本漫畫圖案,經過變形,抹糊,重疊至再也無法分辨漫畫原形,演變成一組抽象的彩色作品。這組作品製作難度十分高,Ruff靠著試誤法慢慢達成他想要的視覺效果。
◆ Portraits (1981-1991)
Ruff 在學生時期即開始嘗試製作大型彩色肖像照片(210cm x 165cm),採用一致的,類似證件照的正面構圖;這些照片和70年代德國警察檢查民眾的手法有些關聯。在做 Portraits 之前,Ruff 在一次學生時期的展覽中發現,當肖像照片尺吋不大時,觀眾會忽視照片本身,而直接討論照片的內容 — 觀眾彷彿是忽略的照片這層介質,以為自己看到照片所承載的實物(reality)。
因此 Ruff 開始試驗把肖像尺吋擴大,他發現當兩米高的照片呈現在觀眾眼前時,觀眾再也無法忽略「照片」這一介質的存在,直接意識到自己正在觀看一面承載實物影像的介質。另外,Ruff 並沒有對這些人物的穿著作事前建議。
在創作上Ruff已有多年不使直接用相機,但在家還是喜歡幫小孩拍照;但他並不排斥再拿起相機創作,只是目前還無此契機。
—
現場聽眾QA:
聽眾甲:你的照片為什麼要印這麼大?
Ruff:Andreas Gursky的照片是我的兩倍大。
聽眾乙:你如何回應別人質疑你是否是攝影家或藝術家?
Ruff:我唸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有唸畢業,所以是藝術家沒問題。
文章經 Avocado 特許轉載
作者:羅晟文
Avocado
官網:http://avofactory.com
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avofactory/
We make your art R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