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是把雙刃劍,因為加入VR減震系統,即是好用,也是危險,如同雙刃劍,就看使劍的人如何發揮這把「絕世好劍」。

由於外力撞擊,鏡筒內側的零件變形而脫落,由卡口端一看,已經明顯可見掉落的零件,就是VR模組的一部分

也就是這把絕世雙刃劍的核心問題

但是這樣的撞擊力道,可見其實不小,導致內部零件脫落,而且變形(稍後會看到變形的零件)

但是鏡身、外部鏡筒都可以保持無損狀態,(遮光罩有破裂),就是這絕世好劍的韌性,鋼性狀掌握得恰到好處

為了先取下脫落的零件,避免在內部刮傷鏡片,以下的拆除方式,請勿參考,注意「請勿參考

卸除的卡口套筒,這各部件在上一代的Nikon 24-70mm F2.8G是金屬製,很容易輕微的碰撞,造成變形卡死,請參閱:深度解剖Nikon 24-70mm F2.8G)

但是在Nikon 24-70mm F2.8E VR 改為更有彈性的塑膠合成材料,非常好的設計,稍後會說明,這是相當好的設計

連同變焦套筒也是改為塑膠合成材料(有傳聞複合碳纖維材質,但是我無法證實)

由內側看,塑膠合成材料的結構設計的相當實在,內測的紋路,即是保持彈性,又可避免變形,也可吸收部份的衝擊~~相當的好

接下來要直接取出,脫落的零件

為了避免這個鏡片刮傷

可以看到脫落的VR零件在內鏡筒的側邊,二話不說,先取出來

就是他~~~可別以為這個零件輕輕撞就會脫落,不是的!

他是不容易脫落的零件,但是VR作動的時候,他會懸浮移動,但也沒有這麼容易脫落阿

當仔細一看,哇~~~變形了!可見撞擊力道之大

為了安裝回去脫落的部件,我必須繼續拆解,注意:以下步驟,如果您非專業維修人員,請勿拆解,後果慎慮

(PS有拆過Nikon 105mm F2.8Gmicro內部VR鏡筒的就會了解)

這控制鏡筒變焦的變焦連動桿,經由左右各一個連動桿帶動變焦,這個設計也是相當好

因為早期的鏡頭都只有一個變焦連動桿,Nikon 24-70mm F2.8G也是只有一個

接下來可以看到內部的結構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左邊內部的主筒,與外部的塑膠套筒

可以明顯知道一件事,內部主筒由金屬結構製成,而且加強了後端的主鏡筒結構,改善了一代容易斷裂主筒的命運

將馬達、感應器、IC主板置放在中間,將所有敏感的電子零件保護在中間,再配合前端的金屬變焦內鏡筒,這已經是不出其二的絕世設計!

再配合外部的套筒,具有彈性的合成高分子塑膠材料組成,相當耐撞

也就形成了第一層耐撞的外部套筒,內部的金屬主鏡筒,即使長期使用也不會偏移,這個設計已經是當下最好的鏡頭設計,兼具彈性與耐久度

再看一點這個內部主筒的設計,堪稱一絕!

不只如此,前方便的變焦內鏡筒,經由雙軌道設計,完美的控制鏡頭變焦的定位,跟一代的Nikon 24-70mm F2.8G有的天壤之別

附上一張一代Nikon 24-70mm F2.8G 同樣的前變焦內筒的設計,只有單軌

這次的主筒經由上部主筒與下部主筒組合,這樣的設計,以往只有在Nikon 300mm F2.8以上的大顆鏡頭,才會有這樣的設計

所以這次NIKON的設計,基本上是將昂貴的大顆鏡頭設計理念下放在這顆Nikon 24-70mm F2.8E VR

但是值得深思的是,就是如此,將會大大提高這顆鏡頭維修難度,達到5星等級,如果修好的鏡頭代表的是將成像恢復的話!

卸除VR模組,這次的模組也是經過改良,有別於Nikon 70-200mm F2.8G VRII小黑六的設計(鬆動又有異音)

當VR鎖定時(VR OFF),經由八項定位鎖定VR鏡片,金屬彈簧卡榫更加明確,是至今最好的VR模組

所以將它修復,其實有點困難,而且定位上更加困難!

我真的很難想像到,這到底是怎麼撞歪的????真怪

修復完成˙後開始組裝VR模組,也就是雙刃劍的核心

逐步的安裝回去

完成之後,可別以為這樣就完成了!

我花了足足2天的時間校正這顆Nikon 24-70mm F2.8E VR,真的很難!

可別認為會拆,會組裝,就會修好鏡頭,所以我奉勸大家請勿嘗試…..真的!

 

小小總結這顆Nikon 24-70mm F2.8E VR鏡頭的設計,我相信他是得到9.5分的高分設計,缺的0.5分是因為這次的遮光罩,安裝上有點不方便,小小卡住

注意:我的意思是鏡筒的設計!

 

那接下來我說明一下,許多人說這顆的成像並沒有Nikon 24-70mm F2.8G來的好,那…..到底是差在哪裡?

又有人傳聞Tamron 24-70mm F2.8設計的錯不錯,是真的嗎?

 

 

接下來我們比較以下鏡頭,以Nikon 24-70mm F2.8G 當作焦段的標準

首先評比的是

Nikon 24-70mm F2.8E VR簡稱E二代鏡

Nikon 24-70mm F2.8G 簡稱 G一代鏡

Tamron SP 24-70mm F2.8 Di VC USD A007 簡稱A007

 

G一代鏡的24mm標準的成像品質,銳利度可以達八成,且明顯的筒狀變形

E二代鏡的24mm,可以發現,成像放大,其實比較接近G一代鏡26mm。而且周圍的暗角比較明顯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筒狀變形比較嚴重,周圍成像的銳利度幾乎達到滿分,這是相當不可思議的!

A007 24mm更廣,與其說是24mm,預估因該是22mm,為了配合G一代鏡的24mm,所以我們將A007變焦至26mm,請看下圖

不可思議,A007的26mm成像的變形控制好很多,而且銳利度達到九成五,廣角端幾乎完勝G一代鏡

 

接下來看70mm的比較

G一代鏡的70mm變形控制得相當不錯,暗角也不明顯,成像品質都在水準之上,真的可以當作標準

E二代鏡的70mm,已經明顯地呈現筒狀變形向內凹陷,而且有出現暗角,但是成像的銳利度還是相當好!

A007的70mm完全不像70mm該有的距離,看樣子少了一大截,所以我們預估出來,其實只有62mm

不只如此,70mm的成像銳利度不佳,尤其是右下方,我懷疑這顆A007的70mm光軸是不是偏移了!暫時保留評論的空間

但是另外還有一張圖,我們比較62mm的G一代鏡 VS.  70mm A007  (沒有顯示出來)

可以看到A007的筒狀變形出來了,而且暗角也跑出來了

 

看到這裡,我們推測Tamron SP 24-70mm F2.8 Di將鏡頭的設計,著重在廣角端,而減少一大截的望遠端

這其實是相當聰明的設計,因為光學設計上的關係,以及婚禮攝影師在室內拍攝時,廣角的使用,常常會被拿出來比較!

 

接下來我們比較

Nikon 50mm F1.4G 簡稱50.4G

Nikon 24-70mm F2.8E VR簡稱E二代鏡

Nikon 24-70mm F2.8G 簡稱 G一代鏡

Nikon 28-70mm F2.8D 簡稱D鏡

首先看到的是

D鏡的28mm,有一點點的暗角,筒狀變形也尚可,好的28-70周圍成像的銳利度可以達九成~~真的!

G一代鏡 28mm成像相當好,變形不嚴重,成像又好也可達到九成,當作標準完全沒有問題

E二代鏡的28mm比焦接近29mm(或是30mm),而且暗角是三顆鏡頭最嚴重的,28mm的變形控制的也不錯

但是周圍成像的銳利度一直都是最好的!

測試到這裡,我心裡有點小小的疑惑,由於這顆E二代鏡是我親自校正過的成像,銳利度好到我覺得有點奇怪!

因為我更早之前有拿過剛上市的E二代鏡,當時測試24mm的成像因該沒有這麼好???

(PS雖然我知道每顆成像還是有一點點的差異!)

 

接下來測試標準距離50mm,特別加入Nikon 50mm F1.4G,光圈F2.8測試

一眼就看出來,雖然同樣都是2.8光圈,明顯50.4G亮很多,這跟鏡片結構有很大的關係

但是標準50定焦鏡,就是非常標準,成像九成五、變形都很好、暗角也幾乎沒有…..阿….沒什麼好評論的!就是標準

 

G一代鏡的50mm其實比較接近50.4G的控制,變形一點點,成像九成五,暗角一點點點~~~~OK的啦!

 

E二代鏡的50mm有沒有覺得怪怪的~~~~這因該是52mm吧!

而且這張圖沒有顯示出來一個地方,其實50mm已經變形內凹了!,暗角也很明顯

天啊~~~這是標準的距離,怎麼這樣……有點傻眼!

小小安慰的是成像銳利度九成五!

看一下十幾年前的鏡皇D鏡,50mm也沒有差異那麼大,雖然也有一點點筒狀變形,暗角也沒有那麼明顯,但都還算是及格

 

小小總結一下50mm的焦段

暗角最明顯是E二代鏡

筒狀變形也是E二代鏡比較嚴重

銳利度都很好!

 

最後我們來看70mm的比較

這裡看到的是G一代鏡的70mm,其實相當不錯

變形不嚴重,但又一點點點~~~成像也很不錯,銳利度也很好,暗角控制的一點點點!還是一句話:就是標準

再來看D鏡的70mm,其實還滿接近G一代鏡的

成像,暗角,銳利度都跟G一代鏡滿接近的,只是…..D鏡的紫邊在這裡沒有辦法呈現出來,否則大家看到D鏡的紫邊會嚇一跳,很慘!

最後的E二代鏡,沒錯,這不只70mm吧~~~因該是72mm(預估值)

而且筒狀變形內凹還是很嚴重,暗角不用說,從頭到尾你都是第一名

只是不可思議的一點,明明變形暗角都嚴重,但是銳利度卻很好~~~真的很怪!不過……..這是好現象

還有70mm是發表時補拍的,這張比較特別的地方是我們以G一代校正白平衡,意外的發現!

D鏡的顏色明顯偏冷色藍,二代E鏡比較暖色調一點點點,這件事情只是初步的結果,尚未得到證實

 

 

最後總結

G一代鏡26mm  VS.  E二代鏡的24mm  (廣度相同)

我們發現G一代鏡控制得比較好一點點,而且暗角控制的確也是G一代鏡比較好

但是G一代鏡的24mm卻有更廣的弧度,卻也變形的更嚴重,而且邊緣的銳利度完全不行,這也就說明,很多職業攝影師並不會將G一代鏡開到24mm拍照的主因

相對之下E二代鏡卻可以放心地轉到24mm,因為他的24mm邊緣的銳利度還是相當不錯的……..那…..就只剩下暗角的問題!無解。

不過我有逾過部分攝影師喜歡暗角的~~~真的!

 

50mm的焦段

當然E二代鏡 的50mm其實等同G一代鏡的52mm

這裡是最值得深思的,其實50mm是最標準的焦段,可以看到G一代鏡的控制變形都比E二代鏡還要好!

 

 

70mm的比較

我們不難發現E二代鏡的70mm其實更遠一點點,幾乎是72mm(預估值)

如果68mm的E二代鏡與70mmG一代鏡進行比較,筒狀變形其實還是E二代鏡比較嚴重,而且暗角也是

 

所以如果只比較成像的部分,真的很明顯Nikon 24-70mm F2.8G 一代鏡完全勝出

但是一顆鏡頭至今,除了成像之外,我們還要VR減震系統與更快的對焦馬達

畢竟新版的Nikon 24-70mm F2.8E VR使用最好的SWM,提供的準焦與速度,幾乎是沒有其他鏡頭可以贏他的!

注意:我說的是準焦配合速度,如果只是對焦快,而不準的話,那是不一樣的事情

 

最後這次的Nikon 24-70mm F2.8E VR 二代鏡幾乎是暗角與筒狀變形的冠軍!

結構、耐撞、實用性、VR減震、對焦速度也是Nikon 24-70mm F2.8E VR 二代鏡冠軍!

雙雙冠軍的得主就是他”Nikon 24-70mm F2.8E VR 二代鏡”絕世雙刃劍!

 

最後這篇文章相當難寫,我寫了足足一個下午+晚上!   又修改了一個早上…….

如果文章內容有疏失,錯誤的地方,丹尼爾保留後面修改的空間

還有NRC丹尼爾寫的文章,沒有外界的利益與壓力,所以測試的廣度與深度,我會慢慢加強,就是為了考究更多的真實性,所以這顆E鏡實際維修是2016年10月20日,之後的時間我都在考究…..與發呆

 

文章的最後,小小的感想,由於近來副廠的鏡頭一顆 比一顆更有看頭,鏡頭工藝的進步,讓成像一再地提升,倒底原廠與副廠的差異在哪?

以往我們都刻版的認為副廠的成像差,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我看到了Sigma與Tamron的成像,幾乎達到的水平之上,剩下的原廠優勢,就是對焦的準確度,以及對焦機率的問題

這次的Tamron 24-70的設計,明顯的取向廣角端的成像,取捨了望遠端,讓他變成22-62mm,其實不也是逆向思考得到的優勢,而且更逼近婚禮攝影師的使用性

當我們執著於24-70焦段的同時,是否可以思考20-50mm F2.8之類的焦段,又或者18-50mm F2.8,因為E使用的鏡片,已經可以大幅降低重量~~~或者來顆1.8的變焦鏡,也是所有Nikon使用者期待的,不是嗎?

原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