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末期至50年代初的中環)

小時候父母帶我們到的商場, 現在可能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以前常厭棄沒有空調的「熱九巴」亦將於5月全面退役。一件件屬於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逐漸消失。但我們可以從舊照片中懷緬過去, 找回身邊可能已消失的景和物。近日卻有facebook粉絲頁《Old Hong Kong Lovers香港集體回憶》 不停收集香港的老照片。這次我們就找來他們的負責人穎哥,談談他們收集的理念和香港集體回憶的看法。

W: 穎哥
S: sumyi

S: 是什麼原因令你/你們開設收集香港回憶照片的專頁?
W:由於還在2010年的時候facebook 沒有什麼香港回憶照片的專頁,所以就把握該機會去開設。更重要的是,希望令更多的香港人/愛香港的人能夠對香港的歷史以至回憶產生興趣,對自己的家有歸屬感,並建立一個共同溝通的平台,讓對香港歷史有興趣的人互相交流。

(50年代中環三大銀行(由左至右):中國銀行、匯豐銀行及渣打銀行)

S:大部分照片的來源是來自哪裡?
W:大部分照片的來源是來自flickr 用戶 (特別是一些外國人來港旅遊影既相)、其次來源來自於香港政府、一些過期雜誌/報章、以至網上搜尋。

S:你認為以前的香港跟現在有什麼最大分別?
W:以前的香港(40-70年代)即使生活環境較差,但感覺上比較有活力/愉快,較有小城市特色。80-90年代生活環境有大的改善,係香港人的黃金時期,新舊並重,現在香港雖然表面繁華,但香港人那種愉快及活力已經消失,感覺十分冷漠。

(1972年亞皆老街與染布房街交界)

S:現在香港的集體回憶愈來愈少,你認為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
W: 我認為這樣會使我們不能夠再認識我們的過去,更甚的是有關回憶是香港殖民地重要的一部份,見證香港主權的變遷。集體回憶愈來愈少,代表著香港正在去殖民化。

S:你認為這些的舊照片對我們的後代來說重要嗎?
W:重要,他們可以認識過去的香港曾經有一段光輝歲月,亦可體驗果種變化係天淵之別,更重要的是對自己居住地的地方有歸屬感。

(九龍塘站)

S:現在社會對香港集體回憶的保存或重視程度你認為如何?
W:社會對集體回憶的保存只限於50-70年代,對於80-90年代黃金時期的回憶卻比較忽視,甚至有人說不值得去回憶。同時亦有人覺得文物保育過於商業化。而且在管理主義抬頭下,令這些文物保育無法讓公眾善用。此外,部份香港人太重私有產權,認為一些屬私人地方的歷史建築不應保育 (如何東花園、景賢里) 令社會對香港集體回憶的保存有一定困難。

(80年代初至中元朗青山公路(元朗大馬路),當日正進行元朗天后誕巡遊)

S:社會上各層面的人可以怎樣在集體回憶的保存及延續做得更好?或有什麼改善的地方?
W:香港政府應該將更多不同年代歷史圖片、以至刊物公開給公眾查看,並釋放版權為自由版權,讓更多人了解過去的香港。而媒體亦不應為版權利益而封殺一些經典電視節目的片段,相反他們應該免費公開過去(50-2000年代初)的視像、報道及圖片 (反正有關資源一直好少再利用),成立一個database,讓公眾可以了解不同年代的集體回憶,有助增加對歷史興趣

S:有哪張相你認為是最有代表性?原因是什麼?
W:最有代表性應該是這幅:

原因是1960年代初的旺角,給我感覺令人難以置信,圖中的招牌好像東方窆時代廣場/百老匯,感覺亦好協調。現今的旺角夜間光污染嚴重,建築亦太雜亂無章,完全沒有特色。

讀者有興趣,前往 Old Hong Kong Lovers香港集體回憶欣賞更多老舊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