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用意是指出攝影的評語,對被回應的人的審美觀能造成影響,而群體風氣對個人的影響更嚴重。不同文化鼓勵不同的行為,產生出不同的攝影師。建議在學習攝影的人要適當地選擇攝影圈子。

選擇適當的攝影圈子

有一天你無意用運用了XYZ構圖,然後受到稱讚,你再次使用XYZ構圖的機率就很大。行為(使用XYZ)的表現因愉快的結果而增加。

在心理學裡,這種表現稱做增強作用(reinforcement),而增強作用又可分為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與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不愉快的結果而導致某行為增加的,叫做負增強。

在不同的攝影群組,各自的風氣和所讚美(/鼓勵)的事物也不一樣,讚美的方向直接影響了你攝影上的選擇。換個攝影群組,你的攝影作品也會因此改變。

(你現在的照片,照片上的所有選擇,是怎樣建構的?有些選擇或改變是因為批評與讚美出現。例如你貼作品,別人說你用錯了色調,然後你在下次的拍攝中因為害怕被別人嘲笑/指責/批評,而會嘗試改用正確的色調(負增強),先不管用色是否存在標準,你這些反應建構了你的審美觀。個體與個體建立了所謂的群體,群體造成的風氣也以類近的方式影響著你的選擇,而且比個體的影響力更大。)

有段時間,我經常讚美某拍攝者的照片抽像,然後在往後的日子裡,他開始注意較抽像的作品,開始學習並模仿(正增強)。讚美有好有壞,不良的風氣下,可以把還沒有審美能力的拍攝者培養得沒有創造力,或者因為早期的學習經歷而塑造成觀點保守的攝影師。

(上半份為個體對個體的影響,下半份為群體對個體的影響)

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欣賞能力是呈梯階式發展的,參照他的說法,攝影裡的評語或回應能分成三種階次︰
Level.1︰情緒反應,如喜歡/不喜歡。
Level.2︰認知的,對技巧的反應,如拍得好不好。
Level.3︰作品的好壞,作品有沒有感情,作品有沒有意義。
(布魯納說欣賞能力的發展分了三種階次,但個人與圈子沒有等級之分。)

根據這三種階次,我把攝影群組分成三種類別(三種階次->三種人->物以類聚->三種圈子),LV1是業餘興趣的,LV2則較多正在學習攝影的人,而LV3則是較進階的攝影群組,會員都已精練了攝影技巧。目前本地的各大平台是處於第二階次,因為現時比較多在學習攝影的人。若認為自己已過了LV2的階段,我個人推薦攝影平台flickr或500px。獲得更深層次的評語,攝影能力也能獲得更深入的發展,開始關注在LV2不會注意的事物。

(flickr,500px裡無意義的回應很多,但是也存在有意義的回應,這些回應不是教我們什麼,而是讚美相片中我們的文化不會關注的地方。被讚美的選擇會留下來,也有機會因被讚美而渴望更深層次的發展。當我們開始關注獲得讚美的地方,在欣賞別人作品的同時,我們會把觀察結果化作記憶保留下來,到需要是就會用以進行模仿的行為。不同文化風氣的圈子,所讚美的地方都不一樣,也致使我們所想要模仿的作品也不同。PS︰我們也會嘗試模仿被稱讚的行為,受稱讚的對像不一定要是自己。)

這三種階次的群組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偏向批評,一種是偏向讚美。無疑本土的網絡文化傾向前者。批評的風氣令學習者退縮,不敢嘗試,甚至不願分享作品,在這環境學習的拍攝者,最終只能拍出沒有錯誤沒有自己個性的作品而已,拍攝者也變得傾向關注於可批評之處,而不是創新創意創作。(使用負增強的方式,例如害怕被說不懂人像,而去嘗試學習人像。)在傾向讚美的環境下,拍攝者最底限度能獲得學習的鼓勵,但不代別這學習環境是好,因為學習的人容易因為讚美而自我膨張。(這段的文字的沒有數據支持,純粹出於個人教學與管理群組的經驗。)

(最常見的有兩種圈子,一種是鼓勵技術向,一種是器材向。)

在學習階段的人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對於在學習攝影的人,各種類形的群組有各自的優勢,如LV.1的讚美向群組,我們能更容易在裡面獲得拍攝的動力。新手特別容易受到讚美與批評的影響,這種影響直接改變了在攝影上的每種選擇,由此可見,選擇適當的攝影圈子是否該視為重要的問題?!

(你拍什麼樣的照片你就是什麼樣的人(審美觀),你是什麼樣的人就來自什麼地方(圈子))

(欣賞或審美能力的程度,對於拍攝者的攝影能力也有直接的關系,審美的能力愈高,愈觀察得細微,相對地也會對自己的作品有同樣的要求。只有看得更深,我們才能拍得更遠。)

作者簡介︰apple
網站:  http://www.fotop.net/we_are

原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