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發展一日千里,先不說如何在 100 年內由漁港演變成石屎森林,單是八九十年代已經和今日的面貌截然不同,至於七十年代的風貌,就更只能靠照片去追溯了。美國工程師 Nick DeWolf (1928- 2006)在 1972 年到訪香港,拍下了近 2500 張照片,成了舊時香港的珍貴記錄,今天已不復見的人力車、14 座小巴等街頭風景,都一一凝在菲林上。

Nick DeWolf 曾到訪全球多國,拍下 20 至 25 萬張菲林。他的女婿 Steve Lundeen 為了保育這些珍貴照片,辭去了在美國郵政局的工作,成為一名全職「檔案工作者」,每天將不同的 35mm黑白或彩色菲林、黑白中幅菲林、彩色正片掃描再上傳至 Flickr,與大眾分享珍貴的影像。

Nick DeWolf 這輯香港作品的特別之處是,記錄了當時普羅市民的日常生活,例如石硤尾徙置區、避風塘、新界鄉郊的面貌,也有尖沙咀彌敦道的時尚街道與夜總會霓虹燈。

攝於皇后大道中,背景是一輛 14 座小巴:

身穿傳統棉襖的婦女,用「孭帶」背著嬰兒,在街市買菜:

現時已愈來愈少的大牌檔:

天星碼頭售票處。頭等座位的價錢是 $0.25:

香港相機俱樂部聘請了年輕模特兒拍照:

霓虹招牌早已成了外國人眼中的香港標誌,但現在日漸被 LED 燈箱取代:

46年前的維多利亞港:

石硤尾徙置區:

當時香港仍有不少「水上人家」:

「明星海鮮舫」前身是高級海上畫舫「沙田畫舫」,由 60 年代起泊在沙田,在 1984 年結業:

現時只能在博物館看到的人力車:

以下照片,大家又能認出是哪裡嗎?

Nick DeWolf 在 70 年代還到訪了台灣、日本、泰國等地,如有與趣欣賞更多他的作品,可瀏覽 Flickr「nick dewolf photo archive」

延伸閱讀:

加拿大攝影師 Greg Girard 鏡頭下的 70、80 年代香港 ── 霓虹、街角與夜生活

黑暗之城︰三不管的九龍城寨

德國攝影師 Hedda Morrison 的珍貴「香港老照片」,記錄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風光景物

Via zolima citymag